一个网友的博客
(2008-10-22 23:31:49)
标签:
教育 |
分类: 共同体大家庭 |
努力打造“高效课堂”——听李炳亭老师的报告所得
李老师讲的是杜郎口学校的改革创新历程及其经验,重点讲的是“高效课堂”。我觉得李老师对此分析得很好。他讲:“学校就如一座工厂,它的产品应该是高效课堂。打造高效课堂才是唯一的出路。”仔细思考,的确如此。我们一直在改革中提到,要提高课堂效率,其实也就是在追求着高效课堂。我们的教学现在是班级授课制,孩子们吸取课本上的知识多是在课堂上,所以我们要想法设法的让我们的课堂更适合孩子的学习和发展,让我们的孩子活起来、动起来,让课堂充满灵气和创造。这样,我们的课堂才能有效。
但是,活、动不应该是我们的目的,而应该是一个手段,有效发言才是目的。李老师讲:“素质教育的素质就是指学习能力,也就是学生的课堂适应能力。课堂上,要让学生会思考、会总结、会表达。要让学生经历学习的全过程,这样才能由‘动起来’到‘学进来’。”李老师举了一个“华南虎”的例子:一个长期被养在笼子里、走在水泥地上、吃着牛肉的华南虎,等打开笼子后,华南虎居然不敢在泥地上行走,不敢吃活鸡,甚至连退了毛的鸡都不敢贸然下嘴。华南虎在长期的呵护中退化了,由此来警示我们的教育,我们要把学习的权利放给学生。他讲到,杜郎口是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让每个孩子都参与到学习中来。他们先把目标分解下放给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学’、‘对学’、‘群学’,探究合作,进行预习,再展示、表达、交流,最后反馈,当堂达标测评。教师对课堂中问题进行总结、提升。李老师说:“高效取决于小组合作!”
在小组合作中,老师做什么呢?李老师一语中的:“老师退居‘二线’,找不到老师的课堂才是最好的课堂!……只要有一个人会,教师就要闭嘴,教师‘闭嘴’才能让学生‘张嘴说,动手写’。”的确如此,课堂上我们讲的越多,占用的时间就越多,学生自己动手动脑的时间、合作交流的时间相应就会减少。学生就无法自己在经历中体验学习的快乐,学习就变成一种被动的接受,慢慢的就会让学生倦怠、厌烦。所以为了学生的成长,我们必须“退居二线”,但是这“二线”背后,是一种更忙碌、更繁杂的工作,我们要精心备好学案、备好学生、也备好自己。
“有什么样的教师就有什么样的课堂,有什么样的课堂就有什么样的教育,有什么样的教育就有什么样的国民!”我们的观念决定着名族的成败!我们肩负着历史的使命。所以作为教师,我们要主动求变。我们要“变”,在变革中生存,在生存中创造;我们要“学”,在学习中进步,在进步中完善;我们要“习”,在反思中行动,在行动中成功!“程度决定高度!”作为教师,我们要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不断的提高自己,发展自己,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让我们明白:“开放只是手段,高效才是目的!”努力打造一个开放而又高效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