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全文]一个调查引发的“学案”

(2008-10-02 13:05:22)
标签:

教育

分类: 新闻采写

一个调查引发的“学案”

 

兖州一中从2004年开始课改。杜校长说,课改源自我们所做的一项针对传统课堂教学的“两率”调查。

“课堂精力流失率”和“高效学习率”两张表格收上来以后,数据结果触目惊心。负责调查的袁承国副校长说,课堂精力流失率竟高达38%,而高效学习率不到50%,再不搞课改,那真的是对学生犯罪!

杜校长形容那时的课堂说,校园飞来一只鸟,几乎全校学生都能知道,稍有风吹草动,学生的目光唰一下飘走了,精力流失太高了。

他还发现了另一个现象,患了感冒的老师课堂效果是最好的。他甚至在和学生的攀谈中了解到,很多学生最怕老师遇到高兴事,因为一旦老师情绪高涨,往往嘴巴就刹不住车,讲起来没完没了。而患了感冒,因为嗓子不舒服就会少讲。杜校长说,教师少讲才能提高学习效率,这样的事实发人深思。

“两率”调查同样对教师震惊很大。

李萍老师说,那一刻自己真的感觉成了“悲剧英雄”。嗓子教哑了,身体累垮了,却事与愿违,老师们都认识到再这样下去不行了。

接下来学校乘势开展了班情、学情、教情的“三情恳谈”。他们围绕传统课堂教与学的四大问题:少、慢、差、废,通过开启教师的“洗脑工程”,让教师茅塞顿开,从此认识到教学的唯一出路在高效课堂上,学校提出“严格规范管理+教学“双高效”=谁都能成功!”

他们开始明白,高效课堂必须从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开始!

“展示是学习的内驱力”,他们开始增加课堂上学生展示的“比重”,让老师为了展示而做文章,老师们摸索出来“预习+展示”的课堂模式。

可高中自有高中的“不同”,高中教学有高中教学的属性。

他们开始的“高效课堂”探索,时间不久慢慢就发现了“问题”——时间矛盾。

一节课满打满算也就45分钟,要想展示的精彩,就需要有充分的预习做保证,可假如把时间让学生预习了,那剩下的展示时间微乎其微,时间的矛盾导致环节的冲突,高效课堂效果不好,老师们垂头丧气,有些人又悄悄改回“老路子”上去了。

怎么办?那就反复调整,反正高效课堂的路子绝不能变。可效果仍不好。怎么办?看似不可调和的对立矛盾,困扰着他们。

重新把课堂“洗牌”试试。

当这个大胆的想法冒出来后,杜校长一下从办公室的沙发上跳起来,尽管学校和家相隔不到100,可他每晚几乎都睡办公室的沙发,为的是能集中精力思想些问题。

他们开始了又一轮的“试验”:把原有课堂的结构打破,把展示前置到一上课就开始,预习时间留在课下,让课下所有时间囊括进预习环节里来,这样形成的“大课堂”同样以“预习+展示”为高效课堂模式。

但接下来又一个问题凸显出来,怎样能保证课下的预习效果?不能保证预习效果,展示就会失败,“大课堂”注定也会失败。

搞学案。再通学案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可自学能力非一日之功。他们又想到了另一个解决方案,在学生课下的“独学”之外,鼓励学生走向社区,和同学结成学习团队,“对学+群学”,杜金山打了个比喻,这叫“学骑自行车”,一辆自行车,几个人,会的教给不会的,相互把持,相互切磋。

于是,兖州一中的课堂“变革”成型了。他们颠覆了300年前,由夸美纽斯创立的课堂教学制度,缔建了一个“循环大课堂”教学的新的教学制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