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一切全“乱套”了
(2008-10-02 13:06:28)
标签:
教育 |
分类: 新闻采写 |
一切全“乱套”了
牵一发而动全身。课堂的概念变了,教学方法、方式,课堂结构、组织形式,教学内容,课堂制度,等等一切就全变了。
“全乱套了!”很多来兖州一中参观交流的人,乍一进他们的课堂,都有这样的感触。
全乱套了,教师乱了。比如老师课堂上不“教”了,甚至就 连老师这个称呼都改了,教师成了“学者”,而把老师上课,叫做“上学”;“讲”得好的竟然成不了好老师了,甚至会因为课堂上“讲”得好而招致校长的批评。在高中,不讲试卷、不对答案、不批改作业,甚至每人一周只备一节课,这样的学校简直是“乱搞”。
全乱套了,学生乱了。比如学生不叫学生了,而叫“学长”;上课不是学课本,而是学“学案”,做作业不叫做作业,而改成“学习反思”。在高中,不让学生做各类“金牌试卷”,不恪守“把训练当高考”的题海演练,不鼓励学生作业写到夜里12点,仅仅把人手一本的“纠错本”,当成应付高考的“个性化复习资料”,这样的学校岂不是“胡闹”。
全乱套了,教室乱了。比如课堂上可以站起来就说,走上去就写,甚至可以在教室里闲庭信步,可为了一个问题,争得面红耳赤,甚至就差没动拳脚了,老师上课简直像是在“劝架”,课堂难得静下来,一旦静下来,老师又煽风点火。在高中,还能为了一点点小组的荣誉,为了几颗“不实用”的“星星”,而不惜争来争去,甚至牺牲自己的学习时间去帮助别人,把修身养性看做和学习知识齐等重要,这样的学生岂不是“另类”。
全乱套了,管理乱了。校长听课不看老师“讲”什么,而评价学生的“精力流失率”,不看老师“练”什么,而看学生学习的“高效率”。课堂上不仅看学生,还看老师是否能“教学相长”,老师上学成为“修学”;开会不叫开会,而叫“论坛”,教学不仅抓师生,还调动家长和社区共同体配合,在高中,这样的校长是不是“发昏”。
……
可正是这样的“乱搞”、“胡闹”、“另类”、“发昏”,让兖州一中在山东省规范办学后异军突起,冲破传统教学的重重“包围”,一跃而成为山东省的课改典型学校,杜金山也因此成为山东省教育厅表彰的“十佳创新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