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骑马看教育
(2008-06-25 12:18:53)
标签:
教育 |
分类: 专栏文章 |
评优课“演”的是耻辱
时下“主流”的优质课评选,的确让人颇有微词,为了借推出自己的“名师”装点门面,有些学校不惜成立一个专门的“助评”班子,“天字第一号”般全天候跟上摽上靠上,人人都似乎甘于充当起绿叶来了,可耻的是摆布着学生,一遍遍顺从教师的表演,这哪里还是评优,简直是一场蹂躏,这样的课堂哪怕是一个小小的细节,都抻磨得几近完美,“优质课”果然很“优质”。
我真正的疑问不在于这样的课真否优质,我只是质疑这样的评选方式,它违背了大多数师生的意愿,甚至有悖于当下素质教育的要旨,它引领许多教师误入歧途,因此产生的恶性后果大于它的积极意义,可我们却一直固执地“坚持”着这样的评选。
顺着这样的“坚持”想下去,我发现有些现象可怕极了!
我们常常把尊重学生挂在嘴边,美其名曰要把学生当“人”,却默许课堂专制的肆意横行;我们一直致力于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期望以这样优评出来的“名师”燎原课堂的变革;我们高喊着素质教育是民族的未来,却又虔诚地拜应试为宗;我们倡导教育创新,主张教师的课堂个性,却又大行一刀切的“规范化”评比和“优质课”评选;我们喊着优先发展教育,却无力把那些还在危房里读书的孩子救出来;我们猛批辍学,埋怨家长的愚昧无知,却不去探究辍学的源头是厌学;我们责备学生的厌学,却不去检讨我们的课堂还剩下多少快乐……
姑且称为中国教育的“现象学”吧,里外透着的是荒唐。
我丝毫没有“责备”的意义,更况且我也不知道去责备谁合适。作为一个从事着教育工作的人,我以为忧患体现的恰是良知,不能正视问题的所在,又哪里寻找的出希望安在?
还是回到优质课评选上来。我并不反对评优课,真正的好课,应该体现出教师的“个性”,但因此一味提倡个性又犯了“篡权”嫌疑,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她(他)的角色在与“导”,因而教师的“教”要服务于学生的“学”,不是老讲学生的“主体地位”吗,那课堂的主权岂不属于学生?既然课堂的主权属于学生,我们却越俎代庖,尽情沉迷于“垂帘听政”的快感里,不把学生的课堂感受列为评优的一大依据,忽视真正“主人”的存在,这颇像封建宫廷里的篡权之乱,这样的优评“教唆”着一代又一代想当名师的教师们,争相踊跃着“垂帘”,在这类明火执仗的评优面前,还谈什么主体地位,这“主体地位”岂不是对垂帘听政者的嘲讽?!
其实也不是什么“嘲讽”,我们骨子里浸淫了太多的习惯性“专制”,却又不得不迫于“民主”,只得拿“主体地位”当作“垂帘”以遮耳目,是“演”给别人看的,可怜我们的孩子,就坐在“垂帘”的前台上,这些听话顺从的“小傀儡”,举手投足尽显“帘后”风流,呜呼。
撤掉“帘子”,便是把真正的课堂主权还给孩子,假如手里握紧了“主权”,你说,他们对这样带有明显“侮辱”的评优岂不揭竿而起?
已经和正在一路“演”个不停的“课”,的确已经沦为今天教育的耻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