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专栏]骑马看教育

(2008-06-24 15:05:13)
标签:

教育

分类: 专栏文章

一把教育的“手术刀”

 

要不是他生活在一百多年前,我一定以为他在批评中国教育。

何止是批评,他在用很“鲁迅”的方式掌掴我们,中国人是很看重脸面的,可这个人却丝毫不顾及情面,更不顾及我们的感受。

他说,时下的教育,很“传统”,过分重视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而课程又忽视社会需求,教学组织形式和管理办法陈旧老套;学校生活僵化、呆板,学校在精神上对儿童压抑……这不明明是在指责我们的教育吗?

其实,人家哪里是在“说道”中国教育,人家说的是一百多年前的欧洲。

这个人叫雷迪。一百多年前的欧洲,工业和经济的发展以及新的科学技术的广泛使用,促使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时代”因此对学校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然而遗憾的是,在教育领域占统治地位的仍然是“历史悠久”的传统教育理论、教学组织形式、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于是,痛心疾首的雷迪决定创办一所不一样的“新学校”,因此相当于为整个欧洲动一次教育的“大手术”。

这把“手术刀”学校叫阿博茨霍尔姆。

雷迪的“新学校”,强调责任在于“鼓励儿童去解决问题以及学习如何使用科学的方法”;倡导课程应该使儿童“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具有生活特点的活动和锻炼能力”;主张学校“应该是社会变革的先导”;强调学校应该“为儿童个人的自由和完善发展创造条件”。

雷迪让我羞愧难当,甚至如坐针毡。只是很不幸,我们竟然会和一百年前的欧洲教育相撞,而相撞的这个地点叫做“现实”。这是惊人的一幕,因而雷迪的批评,一百年之后的我们才会觉得似曾相识。与其说是雷迪揭了我们的短处,不如说我们是自取其辱;与其羞愧难当,不如现在就迎着这样的羞辱,借此反思一下我们的教育,该不该遭受“羞辱”?!

当整个欧洲都忙于教育的变革时,我且不去抱怨“我们的这一百年”,更不去指责我们在干什么,但我却在一遍遍的假设,假如这一百年我们经受的不是“传统”教育的扼杀,假如,假如……,那今天的中国……?假如时光能倒流,我愿意始终陪伴着我们的教育经历一次重生!

不变革遑论重生,就算来一次亡羊补牢又如何?承认落后不仅需要勇气,更需要行动,我们要正视“落后”,从改革中寻找真正的“新学校”和新希望,改革就是手术,而动手术需要付出些代价,自然会“疼”甚至会“痛苦”,但罗曼罗兰说,“痛苦这把利刃,一方面割破了你的心,一方面却掘出了生命的水源”,变革某些时候不仅需要割破“习惯”、“传统”,也需要割破那颗苍老的“心”,中国教育不割破,纵然再过一百年,我们能掘出生命的水源来吗?

人生又有几个一百年,难道我们再蹉跎几代人,等待着救世主拯救我们吗?!我们不是总喜欢把自救、自主、自强挂在嘴边上吗,既然这样,我们就要敢于面对现实,去改变才是出路。

雷迪虽已作古,好在他的手术刀却不曾生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