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为先行者歌

(2007-12-27 19:39:49)
标签:

教育

分类: 教育现象
 
http://images.bookuu.com/photo/book_m//c/00482/97875329271041127888-fm-m.jpg
作者:李炳亭//杨清瑕
出版社:山东文艺
        《向阳的智慧》读后感言
   安徽省铜陵市建安小学 谢桂平
     第一次接触《向阳的智慧》这本书是在我刚到胶州的那天中午,而读完这本书则是在那天深夜。我毫不掩饰我对这本书的喜爱,犹如夏日里的甘冽清泉,让人酣畅淋漓,好久没有读过这样的书了,好长时间没有这样的感觉了。
  “课改看杜郎,创新学向阳”这句话在当前的中国教育界恐怕是人尽皆知,说句实话,我第一次听到这句话的时候并没有太在意,这个时代流行炒作包装,而我则习惯于麻木。一个仅有70几名教职工的镇办小学,凭什么蜚声全国?一所人均占地不到3.1平方米的“袖珍”小学,拿什么向世人展现创新教育的迷人魅力?一个透着浓郁乡土气息的小学校长,靠什么为我们演绎教育经营的动人传奇?《向阳的智慧》这本书的作者之一——杨清瑕校长是我熟知并敬佩的一个人,同在一座小城的蓝天下,干的都是教师这个行当,使得我对杨校长有过多次的近距离接触,她是一个深爱教育事业且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教育人”。我到向阳来挂职学习也是她引的路。她说这本书是她饱蘸着激情写出来的,她所说出来的话,我无法不当一回事。
  《向阳的智慧》对胶州市的向阳小学做了一个全方位的透视。我很奇怪的是,这本饱蘸着一个“教育人”激情的书,字里行间却并无多少波澜壮阔、豪言壮语,多数是平铺直叙,对事实的呈现也很客观,不追求华丽的词藻,更无情节上的跌荡起伏,扣人心弦。但她陈述的客观事实让我陷入了沉思,那么在向阳挂职学习的十天里,我便开始了一次次的寻觅和求证,力图让自己走进向阳的深处。这确实是一所很有“点子”的学校。我的思绪从“知识树”开始漫游,所谓知识树,其实就是把一些知识(如世界之最,中国之最,世界节日等)在板上喷绘出来并在树干上围成一个圈,看似简单却也能让学生在俯仰之间有所得吧。航模池不是向阳一家独有之物,但在池底下面绘一幅世界地图恐怕仅有向阳,就这样,科技意识的培养和地理知识的渗透如此“简单”却又巧妙地结合在了一起。由洗手间改建的学生第二阅览室,书橱挂墙上,凳子挂桌下,虽简陋却实用;利用消防通道改造成的小画家沙龙常见许多同学在那流连忘返,乐些不疲……这些在每一所学校几乎都有的东西,向阳却总能别样心思,把它的内涵最大化,让它的功能发挥到极致。看似信手拈来,实则别出心裁。叶圣陶有一句耳熟能详的话叫做“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叶老对“不教”的偏爱,表明了他对拓展学生思维、发动学生自己去学习的深刻见解和体悟。那么学生主动求知的动力源究竟在何方呢?教育心理学的原理告诉我们:任何以灌输术语和公式为方式的教育最终都会走向失败,正确的方法是创设一种环境和氛围,树立学生的信心,再诱导他们勤动脑,多动手,自由的发挥出天才的潜在能力。善于“经营”的向阳也深谙此理,他们充分重视学生的内在动力,坚定地认为内因决定外因,牢记“要无限地相信学生的潜能”。在学生们中间广泛开展手抄报,配画文设计评选活动,而且多年坚持不懈,近来年,完全以学生为主体的书市交流活动也是如火如荼。 “大中国展室”和“小脚印室”更是同学们自由驰骋的天地,一大一小,相互映衬,放飞的却都是学生们心中的希望。“大中国展室”撷取中国五千年灿烂文化,分门别类介绍了中国的民族民俗、军事科技、古代建筑、现代医药等等,一个历史悠久、地大物博的中国如此切近,仿佛触手就可得,学生能不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自豪骄傲吗?“小脚印室”是学校为每个学生建立的成长档案夹,学生一点小小的进步,一件得意的作品都可以由自己随时存放,从而让学生在激励与赏识中树立信心,踏稳踏实人生的每一步,这里收存的不仅有学生拼搏的汗水,胜利的微笑,成功时的鲜花,也有失利时的泪水,但不管怎样,都是自己人生中实实在在的一个足迹,“走稳了,别摔着。”谁说人生的巅峰不是从这里开始?谁说从这里迈出的脚印就不能一直延伸到神圣的清华园?谁又能说任我遨游的社会大舞台就不会从这里起步?小小一隅的向阳真得让我刮目相看了。我猛然想起了《向阳的智慧》书中的一段文字:“向阳是一本书,需要我们耐心捧读;向阳是一杯茶,需要我们慢慢品味;向阳是一道风景,需要我们驻足流连。” 七色光电视台、空中植物园等等无一不在诉说着一个个巧妙的谋略,精妙的点子,当然,还有创业的艰辛。向阳人靠的是什么呢?我站在“向阳魂”壁画前陷入了久久的思索。眼前,在太阳、星星组成的浩潮天空下,盛开着一望无垠的朵朵葵花,置身其中,顿感大气磅礴,一种托起太阳的责任感油然而生。那“向阳少年,领先一步”的含义或许也就在于此吧?!它召唤的是一种精神,一种敢为人先、能为人先的豪迈气概;它体现的是向阳人一种不等不靠,立足自身,自我奋进的行为和品质。 “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在向阳挂职学习的时间里,我有幸多次与向阳的领路人——韩珍德校长面对面交流。他的许多言论发人深思,“空谈理论误国误人,教育需要的是实干。搞教育不要想着图什么风光,要脚踏实地,凡事要琢磨,这就需要我们耐得住‘寂寞’……”细细想来,我这个在杏坛拼搏了十年的人不禁有些脸红心跳。教育需要寂寞,只有守住寂寞,我们才能静心如水,波澜不惊;只有甘于寂寞,我们才会神气内敛,抱元归一。当然,寂寞是教育的最高境界,却不是教育的终极目标,但要达到教育的终极目标——做一个真、善、美的人,我们必须要有一颗寂寞的心灵和境界。因为寂寞的过程其实是一个量变的过程,在心中慢慢积聚爆发的力度和能量,在精神上慢慢舒展生命的张力。只有学会寂寞,才会打开寂寞那扇窗。
   就如我所熟知的那些“教育人”——魏书生、朱永新、韩珍德、崔其升等,也包括“为教育而鼓,为教师而歌”的李炳亭记者和我所敬佩的杨清瑕校长,孤独地在喧器的人群中坚守,可能没有任何的回报,但从那深邃的目光和饱含情感的文字当中,我们就真的一无所获吗?这些独守寂寞的教育人肩膀上扛起的分明是精神上的大厦。萨特有一句话叫“英雄使自己成为英雄,懦夫使自己成为懦夫”,在开拓的日子里,我们要敢于做一个先行者,领先一步。我们不应坐等空想,作为一个尚存一丝梦想的“教育人”,要守住心中的一方净土,寂寞坚守,在现有的条件下闯出一条切合自身实际的发展之路,这恐怕就是《向阳的智慧》这本书给我们的最大启迪,也是《中国教师报》在组织这次活动当中“撒”给我们的一个智慧金块。 2007年6月13日匆草于铜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