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道昌乐二中,却突然冒出来个“卢志文”,我这行文的“跳跃”或许大了些。难道你读起来不觉得云里雾里?
赵丰平和卢志文是一对很好的朋友,这一高一矮、一胖一瘦的一对老朋友,相识了很多年,两个人惺惺相惜,颇有一见如故的感觉。
尽管卢志文的专业是“化学”,业余特长是“灯谜”,而赵校长的专业是“英语”,业余特长是“篮球”,这么多年你来我往,交流得多了,都发现彼此身上有对方的影子,两个个体就这样美丽着牵手,自然就牵出了苏鲁两省教育交流的一段佳话。
两个人竟然不约而同地都喜欢读书。
读书有什么奇怪的?连教师都是“知识分子”,这“老师的老师”不读书,靠什么“卖老”?可他们喜欢读的除了“苏老师”、“陶老师”、“杜老师”,马卡连柯、克鲁普斯卡娅、赫尔巴特、第斯多惠等等黄胡子、黑胡子、白胡子的书之外,还都热衷于读些企业管理的书,“以夷治教”,跳出教育看教育。
赵校长被一本叫《学校竞争力》的吸引了好久,这本副标题叫“学校走向卓越的力量源泉”,深入浅出教会了他不少的思考。
赵校长一直在思谋一件事,大凡校长们聚在一起,只要谈管理,人人都在嚷“文化立校”“思想统领”,这“管”和“理”咋一旦落实到实处,却又变得死板教条、软棉无力了呢?应该如何看待学校的管理?假如管理抑制和制约了学校发展的生机,这样的“管”,自然是“无理”的,也是不“合理”的。
学校需要科学的“管理”。
而管理是否“科学”则需要一个机制。
没有科学的管理机制,又怎么能洞察和检验“管理”!
赵校长说,当今的教育已经走到了社会发展的中心,教育的地位决定了学校已进入“新战国时代”,而竞争是无法避免的。竞争考验着学校的管理,学校管理必须适应于竞争的需要,而教育的发展依赖于竞争。
竞争就是生存。没有生存何来发展?!
赵校长说,学校的进步依赖于竞争,竞争打破了学校间的平衡。他举例说,如果一所学校率先开展了“合格+特长”的教育,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益,马上就会有很多学校模仿,所以竞争加速了新理念的传播,也推动了学校不断地向前发展。
“竞争引起的创造性破坏”是促使昌乐二中在更高层次上的和谐。这种和谐,赵校长把它叫做“创造性和谐”。
他还以更通俗的话来解释“竞争力”。
“力”的本义是能力,力量。“竞争”的含义的争胜。竞争力就是学校争胜的能力和力量。
学校凭什么取得竞争,凭的是学校的争胜能力与力量。学校如何取得竞争的胜利,那就是提升学校竞争力。
昌乐二中的核心竞争力是指二中的特色和优势,这里的“特色和优势”来源于昌乐二中独特的办学理念、优质的教育资源以及充满活力的校园文化,这种由相互影响的多种要素,所形成的力量系统综合,构成了昌乐二中的核心竞争力。
简单地概述,昌乐二中的核心竞争力包括:文化力、学习力、创新力、管理力、人才培养力!
而核心的“核心”是文化,文化是推动学校发展的潜在力量,人才培养力则是学校发展的“归宿力”。
“ 教孩子三年,要为孩子的三十年着想”!
“把每个孩子的一生变成一个成功而精彩的故事”!
这就是昌乐二中最核心的竞争力!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