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不太容易让人感动的年代。见多了虚伪的欺骗和无奈的敷衍,也见惯了在万丈红尘中难以抗拒的世俗功利,我们的心逐渐变得粗糙和淡漠,我们风风火火,我们焦灼浮躁,我们患得患失,我们忧伤寂寥。但是,那来自内心深处的呼喊却是一天也没有停息。这呼喊飘扬在童年的细雨之中,呼唤远方的游子,鼓舞着在奔波的途路上磕磕绊绊的人们。
李炳亭兄,就是一个把内心深处的呼喊诉诸笔端的人。
2004年“六一”儿童节期间,李兄在“教育在线”网站上发表了第一个主题帖——《童年不骑马》。此文一出,立刻在网友之中引起了强烈反响。大家讶异于如此清新活泼的文笔,讶异于如此充满真情的叙述,每一个读者的心都被深深地打动了。之后,李兄一发而不可收,一系列农村题材的散文相继问世。这些文章,从一个孩子的视角反映了那个特定年代的农村生活,真实地描绘了一个孩子眼中的世界。那村头热火朝天的露天电影,那手持芭蕉扇在老槐树下纳凉的老人,那赤脚在田埂上飞奔的孩子,那劳作在地头边挥汗如雨的乡亲……对于我——一个从小在农村长大的孩子,一个地地道道的乡下丫头,李兄的笔唤起了我对乡村生活的遥远而亲切的记忆。我心里默默地念着,这就是我们的乡村,我们的乡亲!故事中那个常常被饥饿困扰的男孩,在一贫如洗的境遇里,他的眼睛依然纯净而赤诚,透过这双眼睛,任何一颗向善向美的心都可以找到自己的影子,不管你是身居高位还是地位卑微,你也会与男孩一起没心没肺地高兴,真心实意地哭泣。透过这些鲜活的不乏嬉笑怒骂的文字,我仿佛看到了童年时蓬头垢面的自己,看到了拖着鼻涕跑来跑去的李兄,我们都曾经把一块糖果作为梦想,为一本小人书在小伙伴面前挺起骄傲的胸膛。每当夜阑人静的时候,我静静地读着这些文字,有一丝温暖,有一缕酸楚,郁积在心头,常常是不知不觉中就已泪湿。我知道,在我的内心深处,也一直有一个声音在呼喊,只是我日益浮躁的内心和难以抑制的急功近利使我无法凝神谛听。现在,李兄把我们一直在回避却又无比怀念和向往的东西捧出来了。他是双手捧出来的。对那片土地,以及祖祖辈辈生活在那片土地上的人们,他是那么恭敬,甚至充满虔诚,对他们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对他们承受的太多的苦难,他都有细致入微地抒写,他嫉恶如仇的个性不允许他回避和粉饰。
但他的文字又绝对不是一览无余,相反,他是隐忍不发的,他炽烈的情怀常常隐藏在文字背后,这使得他的语言异常简洁,富有张力,冷得像冰,却又热得像火,令人渴望一再地回味、品评。应该说,读李兄的这些文字,吸引我的不仅仅是那些我曾经那么熟悉的故事和人物,有时就是文字本身。
在李兄的笔下,那些无比鲜活的语言描画了无比鲜活的人物,不论是小丫、小荷、二愣子,还是大队书记、杨复草、老寡妇,都个性鲜明,呼之欲出。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爱恨情仇,虽然不一定那么刻骨铭心,却是一样的轰轰烈烈,荡气回肠。
“月光就淹了脚面子”,像这样充满灵秀的语言,在李兄的文章中比比皆是。作为诗歌专业的高材生,李兄的文笔可谓处处充满诗意:“乌云聚集在我头顶的时候,月亮就款款地从东边出来了,影影绰绰的看见了嫦娥,端着个银瓢,在月桂树底下,喂蚂蚁呢。”多少年之后,乡村的那一轮月亮还悬挂在记忆之中,甚至童年的幻想都未曾改变,嫦娥依然在端着银瓢喂蚂蚁,月桂树影影绰绰,淡淡的流云从明月之周绕过……
面对苦难,顽皮的男孩依然倔强,但一个孩子的心又哪堪承受那份沉重——“我哭着往家赶,没进门,一个人蹲在门口的青石头上,想等泪流干了再进家,怕娘看见难受,可泪任凭我怎么抹,就是抹不干。我使劲咬着嘴唇,牙都出血了。”读着这样的文字,泪眼模糊中,我仿佛看见了一个男孩赤脚狂奔的情景,听见了一个男孩恐惧而无助的哭喊,眼泪顺着他肮脏的小脸流成了一道道沟渠……
“娘六神无主,她的目光空洞得吓人,姐姐依然在沉睡着,爹双手捂着头不言语。我埋头在娘的怀里,呜呜的大哭。娘的泪流干了,她轻轻地抚摩着我蓬乱的头发。我抬头望娘,娘的头发不知何时白了,她的白发飘扬在寒风里,神情木然刀削一般。”读着这样的文字,我长久地默然无语。我们这个多灾多难的民族,我们善良而柔弱的父老乡亲,为什么总是含泪无语问苍天?苍天在上,这些苦难,这些呐喊,你可曾听见看见?
除了文字本身的魅力,这本书在结构方面也颇具特色。全书有几十个并不连贯的故事连缀而成,几乎每一个故事都可以独立成篇,成为一篇优美的乡村散文,但每一个故事又绝不孤立,你可以前后联系起来看到每一个人物的性格发展脉络,看到人物的生存际遇,站在你面前的都是活生生的立体的人。应该说,李兄的这种写作特色至少在当今中国文学界是比较少见的。我想这种自由的表达,恰恰是李兄率真的个性使然。以我对李兄的了解,他厌恶程式,痛恨装腔作势,他更推崇返璞归真,喜欢无拘无束。在他的眼里,真实的人性总是高于一切的。我以为这本书不论是从整体结构的编排特色,还是语言的表达风格,都是李兄人格的真情写照。
作为李兄众多的朋友之一,我有幸看到了这本书创作的全过程。作为当今中国最有影响力的教育媒体之一——《中国教师报》的资深记者,作为《中国教师报》驻山东记者站的站长,李兄的工作之忙可以想见,但他写作速度之快、质量之高却是令人望尘莫及。《童年不骑马》这个主题帖在短短的两个月内就创下了点击量高达六千次的纪录,朋友们争相先睹为快,可谓好评如潮。我们期盼着这本书的问世,就像期盼着有朝一日我们可以再一次回到童年,看到那一轮童年的月亮,把那些苦难的岁月照得黯淡无光,却清晰可辨……
——而那水一样流泻下来的月光,随岁月流转,已经消失了它的颜色,无声无息地看着这个世界,观照着这个世界上的芸芸众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