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李炳亭
李炳亭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53,290
  • 关注人气:30,22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如何点燃我的读者?

(2007-07-12 17:33:09)
分类: 教育现象
  “明知木腐虫犹蠹,直待堂焚燕不飞”,我总带着点浪漫看中国教育。


  作为一个教育媒体的记者,我对自己从事的职业必须满含激情,要不然我无法点燃我的读者。


  可话说回来,假如我惯常于被人“驭用”,请注意我的词汇,我指的是“驾驭”的“驭”,而却不能保持我的客观和独立,那么仅靠文字“忽悠”,那样的所谓点燃必然是虚张声势,一个善于制造教育假象,而舍弃新闻真实的写作者,则不单单是职业态度,而是做人的良知出问题了。


  因而,我的写作总有个习惯,先是要点燃自己,做一个率真的人是我的文字目标,而不一定是我做人的目标。在这样一个充斥着虚伪和世俗狡黠的社会里,我不能够做一个纯粹的“文人”,正如我一直拒绝做一个文人一样,时代似乎也在拒绝着我,这样的拒绝是否刻意,相信我和时代,都不愿意点破彼此相处的尴尬,通过极力掩饰去维持一种苍白的平衡,至少在我现在算是明智之举。


  但我一直痴迷于文字,文字是我的城堡,当然也是我的职业,当我躲藏进我的“城堡”里时,我要求我的文字比床单还要净洁,这近乎是种苛求,好在我不是什么作家,我有资格要求我自己,就像我有权选择我床单的颜色;但作为“职业”的文字,则有了某些“旅馆”的成分,无形中我会失去一些颜色、权利或者兴致,好在我学会了沉默,不是说沉默是种无言的抵抗吗?当然,有些无言是因为贫乏,而我的无言是因为无奈,是因为我有太多的话,却只能说给自己,这时候我没有读者,我所有的读者是我自己。那么从这层意义上讲,我的有些文字,是把心掰碎了,就着夜晚,沾着疼痛写出来的,即便有更多的时候,我觉得充满了力量,毕竟,有些夜晚,我浑身乏力。


  早过了愤世嫉俗的年龄,却不改秉性,不是不改,是改不了,憋着不说又怕自己会成为气球,那“爆破”是迟早的结果,与其横竖如此,不如干脆做个真我。


  乐观些讲,我还是蛮幸运的。


  遇见“杜郎口”是我的“艳福”,我和杜郎口恋爱,那本匆促而就的《杜郎口旋风》是我的孩子,我喜欢她,是因为我首先喜欢杜郎口。她给我带来的不仅是良好的声誉,说实在的,我并不看重那些虚名,她满足我的,是我一个40岁老男人的梦想追求,她让我的心静下来,第一次有了“家”的感觉。从内心说,杜郎口不仅拯救了我,也拯救了我深深热爱着的中国教育。


  坦白地讲,我思考教育或许比花在思考人生的时间还多,在我看来,杜郎口创造的不是什么奇迹,而是一种“反正”和回归,抑或是“返正”和归回,当然也可叫“颠覆”,独不能叫做“改革”,改革更多的是“修补”,而颠覆是推倒之后的重建,其意义有着本质的差别,颠覆一词,叫起来快意!


  我这样判断和评价绝不是源于我的个人情绪或者和杜郎口的“私情”,其实,我至今和崔其升也没跨越过道义的门槛。一直极力鼓吹杜郎口,是当作我职业的本分,凡对教育有思考的人,谁不知道中国教育独不缺乏的是理论,缺乏的是经验和实际操作!当我们无数次咆哮着“学生是主体”的时候,谁亲口告诉过你方法吗?是不是唯有杜郎口大声地、具体地告诉了我们。


  撇下杜郎口,转移话题,我要说一说向阳小学和韩珍德。


  粗略算起来,我和韩珍德校长相识,至少有5个年头。出于职业本身的敏锐,我知道向阳的“经营”,其价值对于中国现阶段教育意味着什么,从这点来说,向阳的教育新闻价值,一点不会比杜郎口少!因为对于广大中国学校,恐怕大家最缺的就是一个阿堵“钱”字,素质教育同样需要钱来支撑,没钱,就没有真正的“素质”。钱有时候就是教育功能。


  其实谁都知道学校需要弄钱,但怎样弄钱却不一定知道,假如都知道了,中国教育就不缺钱了。向阳弄钱,弄的是正经钱,向阳弄钱的经验,就是对创新教育和学校经营,在“方法论”上的最大贡献。


  向阳弄钱的经验,远比向上级伸手“等、靠、要”自尊得多,也有价值得多,难道没钱就不发展教育了?“等、靠、要”是“丐帮”的法宝,假如校长每日里忙着腆脸子乞讨,那还要“校长智慧”做什么?玩不转你就辞职,骂人可以,但千万别横加抱怨,当校长就得有些“功夫”!佛家既讲“贪、嗔、痴”,也讲“戒、定、慧”,我以为是为校长说的。


  没钱不是借口,是因为我们尚缺乏向阳的“智慧”。现在,让我通过这本书,告诉你“向阳的智慧”,向阳的智慧不仅是思路,而是“金钥匙”,是方法。


  从实践意义上讲,向阳和杜郎口,是一对“姊妹花”,一者是针对课堂操作,一者是针对学校经济,提供给我们一套快速和实用的“技术”,一者可叫课堂技术,一者可叫“致富技术”。两把“金钥匙”,打开的是同一个扇门,这扇门,名叫“成功”。


  既然向阳和杜郎口是“姊妹花”,那么我当然希望您看到的这本《向阳的智慧》也能成为《杜郎口旋风》的姊妹篇。


  《杜郎口旋风》是去春写的,《向阳的智慧》是今春的结果,假如激情就像高烧一样持续不退,或许我还会继续“春”下去,度过这个,再迎接下一个、下一个、下一个……


  等着我!(本文原系作者为《向阳的智慧》一书所作的后记,题目为编者所加)(作者 李不骑马)

 

  《中国教育报》2007年7月12日第5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