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博洛尼蔡明
博洛尼蔡明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1,269
  • 关注人气:15,14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为转瞬而逝的流行设计

(2013-01-25 15:01:48)
标签:

家居

分类: 先锋·设计
  就像我们一说到某个词汇的确切、历史含义,就要搬出《辞海》甚至《说文解字》以明其最精确的所以然一般,出自西方的词语,也会查到各种古董级权威词典来找解释含义。比如“时尚”、“流行”,就得一直翻到《美国传统英语字典》,上边写道:“……这些词是指某段时间里,在服装、饰品、行为或生活方式上说盛行或偏好的方式。其中‘流行’是含义最广的用语,通常指与上流社会或任何文化与次文化习俗相一致,如长发曾经就是一种流行……‘风尚’一词被广泛用于盛行的理性,常常暗指热情但短暂的流行……”

  热情但短暂的流行,这就是时尚的命运。谁都有这种经验,今天我追风喜欢的东西明天未必会再流行,甚至发生这种改变的原因,就是因为曾经喜欢过——时尚有反流行的属性,当太多人喜欢上这个东西时,引导潮流的精英们就未必还会沉迷于其中,毕竟他们视“不同”为命根,今天穿的衣服要别人明天才能穿到,明天做的事情要别人后天才能去做。他们都在小心地观察着什么正在流行以便不去东施效颦,同时也小心地创造着自己反流行的流行。

  因为时尚的流行,一般总来自一个阶层对另一个阶层的模仿。比如出现波西米亚风的衣服,我们在杂志、娱乐节目上看到了,下意识产生:“现在流行波西米亚”,就开始大量模仿。哲学家西美尔举过一个例子:在历史上,威尼斯的贵族没有时尚。因为一种特殊的法律要求他们必须穿黑色衣服(平民不被允许),让他们和低阶层的区别十分明显,不再需要时尚。这时,只要缺乏低阶层的模仿意图,时尚就不会流行,因为他们和社会底层的区别无须时尚来达成。反而推之,就可以看到时尚的属性。

  我们现在显然不是这样封闭的阶级社会,所以已经形成了一个时尚的动态循环:少数人试图创造与多数人的不同——出现短暂的时尚风潮,使少数人达到目的——多数人效仿追逐成为流行,使之不再成为时尚——少数人继续寻找其它时尚元素。

  对人群来说如此简单,对设计师却不容易。大众口味变来变去,怎么设计?有三种策略。第一,如果产品是满足生活所需,那就不用太关注变来变去的大众口味,而更关心长久的价值。这和股票一样,正常经济环境下长期持有,总能体现其本身价值;质量优良设计简洁,总会在长期使用中有固定地位。包豪斯就是以此为宗旨,坚信一切装饰都是罪,凭人性化、工学理念、实用及可复制,为最广大的人群提供精良设计。

  第二,是追逐娱乐和时尚的最前沿,流行要素在其中会大放异彩。当然,为转瞬而逝的流行进行设计,这需要很多先决条件。比如最好是小公司,运作灵活反应迅速,产品能跟上最前沿的风尚,还有胆量做一些离经叛道的冒险。意大利的家具厂商就有这样的位阶划分,最流行、最时尚、最引导潮流的,不是那几个巨无霸的超级品牌,而是新锐时髦的几家小公司,他们做出炫目的产品,但因为渠道和产量问题,一般不能大卖。而后,大品牌或根据市场的反应,选择其中商业化被证明OK的方向进行设计生产,铺满市场。

  第三,是跳出商圈,从社会学角度分析、预测。人们追逐着流行,尊重过经典,最终,诚实了内心。内心真正所需,是一个人价值观、生命经历、梦想渴望的集合体,这些不需表露给外人,也不需随外界风云变幻而波动。它是超越变化与流行的存在。如果你分析出一类人群精神上的共同诉求,他们性格是硬朗还是软弱?因为教育背景渴望安静还是社交?对书房露台开放式厨房的喜好来自西方还是阿拉伯风情?你就能通过视觉符号、行为惯例接触到他们生活方式核心的需求,从而找到可以十年甚至一生归然不动的追求。满足了这种追求,你的设计就能给予使用者生命的共鸣,而不只是热闹的风潮。

  人们都有两个心理,一个是标新立异、与众不同的个性,一个是深层需要、自我诉求的内心。为转瞬而逝的流行设计,不光是创造出一堆短命产品,为内心所需设计,也不是与时代脱节。作品如人,想满足所有人所有需要不可能。能设计理念的领域释放最大能量,已是可遇不可求。

   蔡明自留地“蔡园子”(点击进入博客圈),欣赏铸造生命力的家居,阅读大师心灵的设计,把玩优雅刺激的时尚。
   蔡明推荐文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