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SOHO:比时间更渴求自由的是思想

(2010-02-03 15:21:08)
标签:

soho

家居

设计

分类: 艺术·家居

  一个数据说1/5的美国人是SOHO,显然这不等同于我们概念中的“自由职业者”,而是包括了众多在家办公的公司职员。随着更多工种的信息化、服务化,未来我们会看到越来越庞大的中国SOHO人口。

  SOHO不是一种职业属性,而是一种生活方式。你已一往情深地劈开工作与生活间的下午6点钟壁垒,自然要思考好办公室时代势如水火的二者,要怎样水乳交融。我知道有些人会在家里围出一个类似于小黑屋的独立封闭空间办公,不过这种行为,除了为北京上下班时点的三环做出了零星贡献,并没有在为自己赢得SOHO最大价值上有所突破。这个价值是什么?自由,不止是上下班的自由,更是思想的自由,思想无时无地都可以被激发活力的自由。这听起来像给3G做广告,不过移动互联网的概念本就会成为SOHO助推剂。这种模式下,家必须成为大脑的延展。这里每件家具每种装饰,都应能让你享受舒适,又同时刺激思维,无限延伸办公室四方格禁锢已久的思想。

 

  你首先要考虑自己的职业。笼统地说SOHO人士分两类:需要灵感的,不需灵感的。前者如平面工业设计类的SOHO人士,家具一般要有浓烈的艺术气息或解构形态;或自由撰稿人,则需要空旷的空间氛围,再布置上刺激灵感的个人图腾。需要灵感刺激的职业,一般对于环境的舒适性并无十分苛刻的要求,当然没人愿意窝在一个铁笼里搞创作,只是说他们更关注的是图腾类的智慧开启工具,工作空间需要围绕这些图腾进行巧妙的设计。后者如律师、医生等专业服务高手,书柜资料柜等要有极高效的资料检索功能,并辅以清微淡远的图形味道。他们需要理性、规律性、系统性,环境首要是和谐,不像灵感刺激类那样重点突出(围绕灵感图腾),而是整体的匀称搭配,保证思维迅捷无阻。

 

SOHO:比时间更渴求自由的是思想

 

SOHO:比时间更渴求自由的是思想

这两种就是标准工作间,整洁流畅,没有蜜蜂格的憋屈,

颜色协调自然。如果再加点儿灵感刺激元素就更好了

 

  其次要考虑工作生活的和谐。家具最好具备多功能性,可DIY尤佳。高效榨汁器一般的办公室冰冷棱角全部扔掉,以轻松的方式在一个具有温情的环境里工作。墙壁方面,乳胶漆不错,质感有折射意境。白墙则一般,在光线下会稍有刺眼,不够柔和。暖色调的墙纸最好,视觉反射上不会干扰思考,且温馨恬静。乳白、淡绿、与各个职业都很融洽,大红就有些太极端了,SOHO工种很少会是搬运工之类的身体活,为保证心情舒畅、思路清晰和居家舒适,大面积、强对比的红,对工作居家都不算非常合适,即使是职业股民。

 

  还要考虑家具的特殊需求。许多SOHO职业最需要的是灵感,对灵感的刺激是不能钻牛角尖的,比如一定要盯着个杯子想出一个设计。这时可动性就很重要,轮子上的办公桌椅可以让你滑行在居室内各个角落,变幻寻找灵感的方式——这也是小黑屋模式无法办到的一点。又如四分之三的SOHO养有宠物,家具对人要人性化,对猫狗同样要“人性化”。开句玩笑:沙发带支脚,下面有空隙,毛球碰进去弄不出,这对猫来说就不够“猫性化”。毕竟宠物对SOHO人士而言,可不仅是排遣寂寞的玩伴,很多时候更是刺激灵感的工作伙伴,和称职的健身教练。

 

  当然还有空间的整合。两个单人沙发半弧形摆放,就可以在工作区与家居区之间树起柔性屏风,休息会客两相宜,又不添半分斧凿痕迹,空间浑然一体。开放式厨房也是个不错的选择,SOHO未必有太多时间亲自下厨,但为自己保留了浪漫的权利,就是延续了浪漫而自由的思想。

 

  如果让我定义SOHO家居的关键,那么就是要实现思维的无限自由延展。工作融入生活,于是诞生全新的生活方式。空间即人间,人间看世间。空间由办公室扩展为生活领域,眼界由案头工作扩展到息息相关的一切社会活动,思维由程式化扩展到发散化,实现效率与情调的双丰收,这才算达到了SOHO的价值。如此,SOHO的Small Office & Home Office,大概才能真正转变为Super Office & Human Office。

SOHO:比时间更渴求自由的是思想

一个SOHO之家各个阶段的应用,颇有小型家族企业之风了

 

  蔡明自留地“蔡园子”(点击进入博客圈),欣赏铸造生命力的家居,阅读大师心灵的设计,把玩优雅刺激的时尚。

  蔡明推荐文章:

 

  手工打造不要退化为人工打造

  一天做三个SPA是兴趣还是工作?

  你能想象的最宏伟国家广告

  阿凡达引领我们科技成仙?

  中国愿为哪一级别的环保买单

  有多少甲醛可以消灭

  自以为是的设计也在改变世界

  设计不是拍大片,堆砌元素就完事

  《商道》中的蔡明需要注解

  商业是设计的镣铐?那就带着镣铐舞蹈 

  哥本哈根只是一个阴谋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