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本哈根只是一个阴谋论?
(2009-12-19 10:55:22)
标签:
哥本哈根减排 |
分类: 生活·心情 |
媒体的力量值得肯定。政治经济狗仔队的气质,在带来八卦奇闻的同时,也让我们开始关注一些事情。京都,巴厘岛,十余年前的的角力舞台,在当时是与我们生活相隔千里的国际事务。哥本哈根呢,翻来覆去,绘声绘色地剖析讲解,让每个人忽然觉得,我们也是地球一份子了,这也是与我们切身相关的问题了。一些举手之劳可以减轻二氧化碳排放的举动,我们会顺手做一做,比如少吃一块肉,比如坐次地铁。民众集体下意识的“顺手”,会成为强大的合力,为地球的生存(或生存长一些)增加砝码。
各国的百姓在一点点增加自觉意识,众人拾柴火焰高。但手握天然气控制权的政府谈判代表们,坐在哥本哈根会议厅里,最后一天,心态是进行一场以利益得失做权衡的谈判。谈判自然有筹码,有底线,有成功与失败。双方都被逼到了底线怎么办?谈判破裂,收拾东西回国下次约个风景宜人之地接着谈。
如果去除过程、争论与说辞,只看结果,不免有一些人会产生这样的想法:持续排放二氧化碳会让地球遭殃这件事,也许确实还是真的。但几代——至少三代之内不做什么改变,也不会出现2012,这可能也是真的。
只要这个前提成立:与会的所有政要们,多半以上不是疯狂的人类灭亡主义者。
年初的时候,政府相关人员说,09年中国有两件事情要解决,一是经济发展,二是哥本哈根。中国现在颇有上了滑雪道的感觉,想刹车,就要付出代价。不想刹,抬头就是8%。经济发展对中国本身,和对中国在世界地位的重要性太大了,是头等大事。那么哥本哈根为什么重要呢。“哥本哈根说的不是气候,是生意,你死我活的角斗,是关系到二十一世纪中国是否能崛起的关键节点。”“如果不在气候上有所表态,中国会成为众矢之的,被西方施以道德绑架,外部宽松的发展环境将得到严峻挑战。”
究其根本,还是政治经济,和中国未来的发展空间。
美国能源部长在哥本哈根前的会议上对商界、政界领袖以及专业人士称:“美国有机会领导世界进行新的工业革命。”、“我们在清洁能源的竞赛中落后了……中国一个月在清洁能源的投入就达到90亿美元……中国在高科技制造业领域已赶超美国和欧洲。美国没理由把在高科技制造业领域的地位拱手让人。”美国参与这场未来主导权争夺战的迫切心情表露无遗,摆脱金融危机形象,利用气候问题钳制、发展、占据高地,以便重夺霸权的心态也是人尽皆知。
欧洲在急着设定标准。它的低碳经济模式成熟,从碳排放、碳交易,到产权市场、碳金融、碳标准,一应俱全。绿色能源技术不像美国一般强大,但实施实用很有一套。大家都按我的标准来,给企业做体检,帮你定碳标准,给你一个碳融资额度,再来一个碳减排,多了罚款,少了可以拿到碳市场交易顺便赚点钱。
我们的眼中,哥本哈根不该是一场谈判,而是全球共谋如何解决将来的危机。“人类都要灭亡了,还争什么霸主GDP。”反过来想想,既然大家还在桌前绞尽智商地讨价还价,并没有抱在一起眼泪汪汪地说2012就后年了,咱们赶紧减排吧,那么莫非,地球其实并没有火烧眉毛?
继而去联想那些传闻:碳排放、温度水位等数据一直在被改动,以便作为支持气候变化的论据,达成工业时代、信息时代后能源时代的经济全球版图划分。
假如此蹩脚的阴谋论成立,那全球人民似乎大可安心一下了。有力气较真,说明危机还是没到头顶。2012也许有,但来了也要等20N2年。中国每年出口耗能产品到发达国家,得到了价值链上的十分之一的利润,留下了重度的污染和大量温室气体排放,那些可怜的收益,根本无力去减少排放和治理污染。我们是富人邻居的最脏的加工工厂兼垃圾场,到头来,现在富人邻居和我们大讲排放道德。你还让不让人发展!
悲哀的是,如果这蹩脚的阴谋论成立,那么百姓做的点滴减排努力,最终并不能挽救地球,只是拖延“谈判变自救”的那个时间点。而只要一天不到需要自救的程度,谈判就始终是谈判。
我在写这些字,网友在看这篇文。我们之中,99%大概都不属于代表泪洒哥本哈根的斐济等,生长土地将要被淹没的国家。我们并非没有同情心,并非没有危机感,但只要祸不临头,占据领导地位获得更多资源更优环境就是人类的本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