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和石康的一个合作,这几天引发众多的猜想。300万是炒作吗?它的盈利模式是什么?
其一,我相信奋斗精神。虽然《奋斗》是写给80‘的作品,但奋斗这个主题让80’s+70's+60's,甚至更多的人热血沸腾,大家好像找到了自己的影子。要感谢石康,他让大家找到了心灵最深处那股劲,那就是奋斗精神——在这个世界上,我们会碰到很多好事儿,也会碰到很多坏事,今天以前,他们都过去了。明天,他们还会跟我们迎头相撞。我们的态度是,我们谁也不怵坏事儿!瞧,多牛的词,这也是《奋斗》的品牌商业价值,而它也会保证有更多的人去关注《奋斗2》。

其二,我相信石康。当初在意大利选了博洛尼,造就今天的成功,因为我们最强的互补性和最好的融合性。现在选石康,也基于这两点。我一直认为石康是一个非常有市场头脑的作家。我的员工提起《奋斗》津津乐道,他们说里面的台词就是——痛快。这里我也要偷漏一个秘密——石康为寻找这些流行语,经常泡在网上去研究大家的口头禅,一个个的分析,所以才有了这些个性鲜明的角色。你会发现他们不陌生,因为他们说的就是你或你朋友平常说的。现在石康又在研究新的素材,比如生活方式,我们经常沟通,他的新构思也带给我很多的兴奋,这也正是博洛尼所做的,相信这次的合作,会成为中国电视剧市场化创作的一次实验。
其三,我相信中国编剧将会升值,这些年好的电影电视剧都让导演和演员出尽风头,编剧的价值被严重低估。编剧业如要上市的博洛尼,价值都将飙升。风水轮流转,中国娱乐圈该到编剧赚钱的时候了。产业链的每个环节都已经赚了一把,也要轮到编剧了。美国给我们的经验不止是罢工,更是娱乐产业的盈利模式。我看好编剧业的发展。不逢低买入,我就不是个好商人。
最后,我相信会有更多的人因此认识博洛尼。这个就不用解释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