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投行的CEO就是个“管道工”
(2008-07-10 23:34:04)
标签:
财经 |
今天写写我的本行。
未来一个月,我们将有三个项目陆续宣布,感谢中国高速增长的经济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水涨船高的大环境。随着我们自身业务的发展,我越来越深地体会到:我们公司高层同事们的工作越来越像个“管道工”。
我们必须管理好两个管道:项目的管道和人才的管道。
在项目管道的管理方面,我们正在经历一个质的变化。以前经常有记者问我如何看待竞争对手的问题。我的回答是:你看看最近两年我们这三、四家市场上比较活跃的公司所完成的项目,其中有两家以上同时竞争最后花落一家的几乎不到5%,在这种情况下说我们竞争其实是在抬举我们大家。
的确,直到最近,我们基本上不存在“项目管道管理”这样一个概念,大家都是靠核心合伙人的个人关系在市场中立足;所谓项目管道充其量是个项目集合的概念而已。在这种情况下,即便有那么一点竞争,竞争的层次和水平也很低。但是最近一年,情况发生了一些变化,我们(相信我们所谓的竞争对手也是)开始比较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相对系统的、有方法论支持的、能够机构化的建立和管理项目管道的能力。
所有的项目最终都是靠人执行和完成的。如果只有项目的管道,没有人才的管道,投行就成了没有飞机跑道的机场。因此,如何建立起一套相对完善的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更重要的是)发展人才的体系,从长远来看是一个更加根本、也更加重要的挑战。对于易凯来说,我们2008年的一个工作重点就是在通过各种渠道向外部招聘人才的同时把内部员工的晋升通道打开,力争让每一个同事在他(她)所处的那个位置上都能清晰地看到自己职业生涯发展轨迹。同时我们也在尝试不断完善我们的员工培训和导师制度。
有了这两个管道,剩下来唯一需要做的就是在这两个管道中坚持不懈地把我们逐渐形成的一些核心价值观和公司文化注入进去。
这些价值观包括一些非常具体的理念,譬如—
1.
2.
3.
4.
最后我要顺便再做一个招聘广告。虽然我们今天同一年多前相比人员已经翻了一倍,但是见到优秀的人才我们依旧两眼放光、兴奋不已。对于那些目前正在海外从事投行或者投资业务的专业人士,如果你们希望回到生活如开水一般沸腾的北京或者上海,欢迎直接给我留言;别的我不敢保证,但我保证一定及时回复。因为这件事已经成为我这个“管道工”最重要的工作之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