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爱与美:彝族花脸习俗(组图/文)

(2007-04-01 23:55:12)
标签:

沙马

彝族

花脸

习俗

爱情

灵魂

歌唱

彝族美女

风情

爱恋

美丽

彝族部落

分类: 如歌散板
爱与美:彝族花脸习俗(组图/文)
因为爱恋所以美丽——揭秘彝族部落流传千百年的花脸习俗
                                                                        

彝人部落:聆听隐秘的波动/(彝族诗人)沙马
                                    
     我一直在南高原的天空和彩云下行走,大地的空旷、辽阔、渺远和瑰丽,已永恒地留存于我的内心版图之上。

     很多年过去了,我的南高原故乡,依旧像一个忧郁的恋人,在远远的天边凝视着我。在大地的幻影里,我听见月亮在回忆的光芒中发出细微的碎响,我看见老人在唱完一首谣曲后泪珠滑下抽搐的脸庞;我遇见美丽的女子久久为远方的行路人默默祈祷,我梦见年轻的男子纵马飞驰英雄结高扬红色的幻想。因而,我一直在南高原的风中行走或歌唱。
                                           
     生长在南高原,不论是白天或黑夜,那些在彩云飘飞的天空下渐渐迷朦的木栅栏,那些弥漫过潮湿岁月的苦荞子花香,那些在山岗上随意而起的舞蹈,都让我为之着迷。

     南高原上的彝族,是个崇尚火的民族。在彝人部落,火,是一个词,也是一个神秘的符号;火,是一种生命的形态,更是一种文化的象征。南高原上,那些寻找真理和爱、自由和梦的歌者,他们的内心是向上的,他们的血液中有火的颜色。
                                             
     火,燃起来,恍若南高原上那些寻梦人灵魂的飘舞。
                                          
     作为一个彝人,长时间生活在埋葬着我祖先头颅的南高原上,我的爱恋已融入那块土地的呼吸。古老的土地呵,给我的疼痛太多,给我的梦想太多。许许多多的怀恋或感恩,都在心灵里。
                                                           
     在南高原上静静冥想/峡谷的边缘,神灵的马车悄悄驶过/大地的风声洗涤麦穗和静穆的村庄//听见树叶在山坡上飘落/一只岩羊久久注视着河岸/一些手伸出来,碰触怀念中的温暖/太阳的呼吸,覆盖潮湿的荞地和栅栏//已经很远了,那些传说中的英雄/脱下披毡,取下腰刀/在山地上蹲着喝酒,燃起火塘/黑夜撕碎的云朵,再也没有回到天上//灌木林囚禁秋天的绚烂,而石头上的花纹/凝固了时间和奔跑的羊群/一些隐秘的符号,留下疑惑与想象/眺望,眼里只有一片苍茫//一个彝人,在南高原的山岗/静静冥想/在更远的地方,风暴正恣意流淌

                ——沙马诗歌《在南高原上静静冥想》
                                                                  

      每当我想起南高原故乡那连绵起伏的群山,想起远山上对我充满热切期望的亲人们,我常常热泪盈眶。

      我承认,有一种边缘的疼痛感常常会席卷而来,让内心颤动不止。我承认,那种边缘的疼痛感来自血液深处。

     捧起一块镌刻着箴言的石头,我感觉到了一种神秘的波动,感受到火升腾的力量。

                                    
    千百年来,在很多彝族聚居区,每当遇上喜事或逢年过节,都会用锅烟灰、花汁或水彩自画花脸或是相互抹花脸,以示祝愿与祈福。山寨在每年秋天择一个日子就可以过花脸节。花脸节是彝族的传统节日,也是一些彝族山寨最盛大的“狂欢节”。
   节日期间,彝族村寨的男女青年欢聚一堂,跳彝族古老的舞蹈,祭神灵,然后互相追逐,用锅灰涂抹对方,并互相祝福,一直抹到对方满脸满身见黑方休。此外,其余人按年龄、辈份也相互涂抹。认为被涂抹的人数越多,当年就能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爱情美满,家庭幸福。
   相传在远古时,彝族人部落为降服妖魔,部落的人全身涂抹图案,打扮成“花脸人”,妖魔碰见后魂飞魄散,从此不敢再来侵扰。
   花脸习俗后来延续成了彝族人喜庆的奇风异俗。花脸上是花草、云彩或火的色彩图案。
   花脸习俗蕴含了彝族人的爱恋,所以格外美丽诱人。
   如果你来到彝族山寨,被抹了花脸,你别生气,那是彝族人对你的美好祝福——
爱与美:彝族花脸习俗(组图/文)山寨门口花脸迎宾
爱与美:彝族花脸习俗(组图/文)
彝族阿细人-美女是抹花脸的高手

爱与美:彝族花脸习俗(组图/文)花脸.舞蹈

爱与美:彝族花脸习俗(组图/文)

 

爱与美:彝族花脸习俗(组图/文)快乐

http://tourism.yntv.cn/category/2010212/2005/02/04/images/self_20050204_103.jpg
普者黑的彝族小伙

爱与美:彝族花脸习俗(组图/文)彝族里泼人-少女的花脸笑靥
爱与美:彝族花脸习俗(组图/文)

爱与美:彝族花脸习俗(组图/文)

爱与美:彝族花脸习俗(组图/文)弹三弦唱情歌

爱与美:彝族花脸习俗(组图/文)

爱与美:彝族花脸习俗(组图/文)
彝族诺苏人-美女们对表哥是要“下狠手”的

爱与美:彝族花脸习俗(组图/文)彝族美女常常是被抹得最厉害的
爱与美:彝族花脸习俗(组图/文)
背新娘也要抹花脸祝福

http://images.yunnan.cn/mmsource/images/2004/04/14/tra-0414-xi2.jpg边吹边跳
爱与美:彝族花脸习俗(组图/文)彝人老虎笙
爱与美:彝族花脸习俗(组图/文)

爱与美:彝族花脸习俗(组图/文)
小老虎

南高原:彝人与火/(彝族诗人)沙马

*火舞
恍若巫术点燃狂热的夜空
羊皮鼓召回的魂灵,纠缠在一起
玄妙的暴力,极致的美
手掌上,突奔的光焰叫人躲闪不及

一些事物在秘密地消退。火之舞
掏空欲望与意志,它们呈示庞大、残忍
和虚无的锋刃
零乱的脸庞与尖叫,如此地清晰

在风的瞳孔闪烁的雨滴
可以看见火舞中的人,眼神飘忽不定
一半是凶狠,一半是仁慈
挣扎的疼痛感,飘摇的梦呓

远处,山上石头滚动出声响
树枝上果子流出有毒的蜜汁
惶惑不安的脚尖,踩断刺棵
杂念与冥思,陷入一片灰烬的空地

再次来到这里,满地占卜的羊骨
只记得火中的舞蹈,曾经给予那些
孤寂和苦涩美妙的暗示
旷野无边,浸透了焦虑与迷离

诺依河边,每一次火舞都是一种仪式
在遗忘时光的瞬间,长刀晃动
河水以另一种姿态进入血管
火舞者,偷偷埋葬自己的影子,然后逃离

*火葬地
也许,这片向阳的山坡
瞬间就可触摸神灵的翅羽
也许,仅仅为了飘飞
才甘愿选择这简洁的仪式

那些人,他们始终相信
死者的灵魂
像一片浮动的叶子

月亮下面  神灵低语
倾听歌吟与哭泣
火焰吐出死亡的词
与火相融,化为灰烬
有什么方式
比这种更接近诗意

曾经简单地活着
就这样简单地完结人生
最后的美丽
作为彝人,没有比这更好的安排了
羊群、歌谣、鲜花遍野

亲人呵,在这里安详地离别
这是多么温暖的所在呵
谢天谢地!
爱与美:彝族花脸习俗(组图/文)彝人.花脸.钻木取火

视角冲击波.精彩链接:
最美妙浪漫的十大爱情信物(组图)
美女与蜥蜴偷欢(组图/文) 美得让人发呆的十大江湾(组图/文)
世上最具特色的八大裂谷奇观让人心跳加速(组图/文)
人类远古最奇异的十大惊世涂鸦(组图/文)
钢琴辣妹如此狂野撩人(组图)夜之魅女色诱(组图/文)
传说中外星人留下的十大遗迹(组图)
惹火美女点燃异域漂泊情色魅惑(组图)

赤裸激情:爱恋焦虑与忏悔(图) 美艳女剌客妖娆勾魂(组图/文)
讨债大观如此令人揪心(组图)
缠绵恋歌唱别样的幸福忧伤(图)
有一种爱情永远无法割舍(组图)
回想在山寨自杀的那些南高原女子(图)

世上最撼人心魄的十大废墟(组图)
酒窝美女的惊世色诱(组图/文)
世上最诡异神秘的八种丧葬(组图)
美女骑士展露暧昧情色(组图)
美女面纱藏匿情色性挑逗(组图)
女人红唇是乱伦的诱因?(图)
彝族第一美女之百变魅惑(组图)
彝族十月太阳历让世界惊诧(图)
赤裸的倾诉让人目瞪口呆(组图)
神秘的火葬地感人的指路歌(图)
彝族祭师:为死者的魂魄指路的人(组图)
山鹰组合:泪水滴落酒碗时唱出爱的忠贞(组图)
那年月,那发黄了的纸上爱情(图)深爱后为何忏悔(图)
相恋于窗边相忘于江湖(图)
美女如何从性堕落走上死亡(图)
民歌滋养的生命不会荒凉(组图)
世上没有比泪水更洁净的水了(组图)
爱不可言说却让人泪流满面
用世上最古老文字抒写爱与痛惜(图)一种单恋一种燃烧与重生(图)
天空精灵的美丽爱情(组图)
彝人部落隐秘的波动(图)
狂舞中的生命恋歌与灵魂图景(图)
月光中的童谣为何让灵魂颤栗
边远小城的艳遇伤害了纯真(组图)
在遥远的山寨搭个恋爱的窝(组图)
更多精彩.请看首页       推荐.加入:新浪.缤纷磨坊圈

                        (拒绝转载  违者必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