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3873||课堂教学五种智慧

(2025-11-09 21:33:13)
标签:

专业

发展

分类: 远方之北—教育教研

有价值的教学思考来自与真实的课堂观察。教学艺术既有整体呈现,也有细节部分巧妙处理。现场感和聚焦微观探究,才能催生思维的火花。在小结环节,我给全体参训教师分享了自己的几点粗浅见解。整理记录如下:

好的课堂,永远是动态生成的过程,是缺憾之美。两位老师都在县幼儿园进行试课环节,也都付出了大量的心血。看得出,都尽最大努力调动儿童。课堂理念我认为是较好的,游戏化、体验化、活动化,情境创设符合儿童天性和认知基础。但无论课前预设多么精彩,都无法全部照搬到课堂中逐一推进。需要在预设和生成变调曲中做出调控和优化。

几个关键点:试错的环节很重要。一旦发现所有活动都十分流畅的时候,就要思考是否目标过于简单化,对于儿童没有激励性和挑战价值。告诉他,是一种指令。让他自主发现,则是一种教育契机。试着做,试着想,试着探索,对于儿童发展更有价值。

我要强调的是好的课堂应该遵循五种关系:

1.少和多的处理。并不是创新越多越好,每节课的精彩位置太多,并不是很好的。尤其是对于儿童来说,注意力时间有限、身体素能有限、专注度有效。到了一定程度,就觉得活动变得乏味,不那么好玩了。

2.预设和生成的平衡。课堂活动推进过程中,发现生成部分和预设不一致,教师就应该做出变通,如何应对二者的差异性,这是基于教育情境化、复杂化做出的应变举措。发现儿童并不按照规定的指令有序进行,总是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和不配合,甚至是小故障。就要考虑到适当调整,而不是一成不变进行。

3.自主和协商的共生。当儿童自主思考的时候,教师要把更多时间和机会,促进学生小组进入到协商的状态。既然有小组的形式,对话和交流就应该充分些、投入时间多些,让孩子们相互交流、分享。有了较好的自主,才会为协商提供基础。前提是教师在分组和启发的过程中,要从微观中发现端倪,做好一些有效引导。包括参与到活动,倾听儿童的思考,根据他们自主和协商做出帮扶。把幼儿的思考往前助推一些。

4.展示和激励的互促。安排儿童进行现场展示的时候,要考虑到调动性。让每个儿童相互学习。比如每个游戏活动自后,要让学生分组展示,但展示过后,对于做的好的,做的不好的,是否应该进行精准性评价,不是含糊性的、笼统的概述。这样的激励语言,包括肢体动作,才能让儿童意识到参与和合作的必要。

5.难与易的把控。好的课堂活动是张弛有度的,难点与轻松点尺度问题需要拿捏好。杨柳老师的课堂,尽管变化性大,有自己独立的思考,但就是想法忽略了儿童的实际,确实有些难,强度也太大。张老师的课堂,尽管个人感染性特别强,但进阶不太好,对于儿童又显得轻松过于。两人都需要相互学习和借鉴。

对于本次基地主题研修活动,我认为是特别好的开始,是一种新格局建构和打造。一枝独秀与遍地开花。以前是基地园所为主的独唱,现在发展到基层园所协办的大合唱,可以说是同频共振、协同推进,减少县幼儿园的压力,也为基层园所发展提供较好的舞台,提升县域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