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3860||观课163:留白和张力

(2025-10-24 22:30:38)
标签:

专业

发展

分类: 远方之北—教育教研

今日下午,与同事在一所学校听课。筹备市级教研活动展示课例,安排活动相关细节。其实,观课的过程,挺费力的。主要不是所学专业,毕竟是外行,内心有些惶恐之感。但随着教学流程有序推进,还是对课堂教学有新的思考。

语言类课程核心无非就是技能训练,让学生感受到变化和趣味,能主动参与进去,而不是游离于课堂之外,属于陌生的观望者或沉默的边缘者。这是我对一节课堂教学真正认识。那就是尽可能、最大化地吸引学生的眼球,或者激活他们的思维,让他们感受到学习过程充满挑战性。类似于不停闯关。每完成一个项目,就会获得相应的激励,兑换适当的礼品。当然,遇到困难,甚至卡壳,就需要及时提供辅助性工具,或者适当的提示。这就是教师所搭建的教学支架。比如问题支架,情境支架,学习资源支架。诸如此类。

而要想学习活动持续推进,必要的教学情境应该吻合学生学习取向,接近学生认知最近发展区。

第一节课,教师教学风格是快捷、干练。整节课给我的感受是教学容量较大,总是推着学生往前走。教师讲解过程吃力,尽管语言干练,没有任何的拖泥带水。但是,课堂没有设计恰当的留白环节,一环套着一环,学生的大脑处于紧张状态。缺少必要的弹性空间。好的课堂教学,应该是舒缓得当,张弛有度。预留出恰当的时间和空间,有助于学生充分地思考,深入参与活动,师生间、小组间、生生间进行有效对话,并且要多角度展示个体的学习成果。在语言操练环节,应有多种形式的体现。在听说环节,联系个体的生活经验。既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又要考虑到学生的差异性,兼顾到多数学生的实际情况。比如时间管理意识方面,就需要教师渗透一些情感价值教育。至于跨学科学习部分,则需要考虑到学科如何走出去,链接其他学科的知识,有助于扩大学生的认知范畴。其中,一些语段的基本阅读技巧,个人认为:需要进行策略调整,比如变化方式;另外,在板书设计方面,主板书和副板书呈现不够美观和整洁;学习支架搭建方面,没有意识到提前制作一些,可以节省时间,也更为流畅些。

我给的建议是:突出活动主题,精选内容,优化活动。在核心内容方面,及时取舍。用学习单给学生提供帮助。

第二节课的设计思路较为新颖,彰显出该名教师灵动的教学风格。主题是关于各国的就餐礼仪文化,设计为:餐桌礼仪我来学、餐桌礼仪我来听、餐桌礼仪我来说,层次较为清晰,获取信息,扩大认知;进行听力训练,继续提升信息储备。前两个都属于输入环节。最后的说,则是输出环节,是学习成效的直接反馈。同时,还设计为听之前、听之中、听之后三个部分。从课堂教学效果看,学生的参与度较高。而且也有教学评价。在结尾的部分,让学生当堂进行展示。

但是,在跨学科渗透方面,教师还是不够大胆。尤其是礼仪之后的各种要素,基本是最后教师直接讲出来的,对学生不够信任。该环节可以适当前置,采取分解性渗透的方式,一点点进行启发和点拨,随着学习活动逐步实施,学生也就逐渐明白。从浅表的认识上升到清晰、深刻感受,从而得出有效的结论。我给出的建议是:要放手展示学生个体素养,在主题方面还可以进一步挖掘教材。扩大餐桌礼仪文化的张力,甚至是不断放大教师技能的优势,扩大这种课堂教学综合表现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