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59||丧失专业发展意愿的背后
(2025-10-24 21:57:10)
标签:
专业发展 |
分类: 远方之北—教育教研 |
每次组织各种类别的教育教学技能竞赛活动,包括省市县教育规划课题申报,以及各种省市教师培训项目,都是按照教师总数相应比例,将名额直接分配到学校。这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外在强力推动。如果老师们能够自愿参加活动,如果学校主动申请予以倾斜,或者抢着承办研讨活动,那应该是一件更令人振奋的事情。何时才会出现这样的局面呢?
分析一个地区的教师精神面貌,观察他们闲暇时刻的真实行为,就能看到发展的态势。山区地域教师为何与江浙地区教师专业素养相差很远?归根结底,就是自身专业提升的意愿较为微弱,导致吃老本的现象特别突出。学习主动性不强,学习紧迫感匮乏,缺乏职业危机感。当老本吃完后,就彻底成为学校的保守分子,坐等退休。这种状态会影响到教育可持续发展,更加会导致教师风气衰败。
再深入分析,就会有以下几种情况:
老师们专业发展缺乏内驱力。教师不想成长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因为外在的压力不够。当周围的同事都处于一种散漫无序的状态,这种氛围就会同化左右,形成一种躺平的状态。那种主动向上的态势和精气神明显不足。要想提升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能,就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较多的精力,还要经历各种挫败和折磨。成长的过程都是比较痛苦的,不可能是一帆风顺。
老师们专业发展缺乏规划力。专业发展是马拉松长跑,需要清晰的路线路。一年的专业提升目标是什么,三年的专业提升目标是什么,五年乃至十年,都没有清晰的发展蓝图和清晰精准的指标意识。如果学校安排了,或者上面有活动,就会动一动,勉强参与一下。倘若学校不做任何安排,就那个样子。总是以随意化的状态面对一切变革。
老师们专业发展缺乏行动力。确立愿景后,必须以行动推动发展。部分教师总是眼高手低,小的项目看不上,比如认为县级教育规划不划算,总想着一口气吃个胖子,或者一鸣惊人。大的教科研课题项目够不着,对教师职称和工作年限都有一定的要求。刚入职的青年教师不具备申报的资格。功利性的短视行为较为明显。
老师们专业发展缺乏评价力。为什么综合素能提升缓慢呢?学校内部没有进行考核和效能评估。学期初罗列的计划,到了学期末,并没有对所有的教师进行严格考评。故而导致计划与过程不一致。教师到底是否完成了目标,管理层心底不清楚。长此以往,考评制度就成为台面上的摆设而已。
老师们专业发展缺乏保障力。专业发展一方面需要学校出台相应的管理制度,细化过程的监管,加大效能的评估,注重查缺补漏和及时性的反馈,强化正向的引导,树立鲜明的导向。另外一方面需要主管部门拿出强硬的、可操作性办法。比如对优秀骨干教师予以奖励,授予相应的荣誉称号。
老师们专业发展缺乏引领力。尤其是个别学科的指导,老师们找不到可以请教的人,只能是闭门造车,甚至自我理解。在这样的状况下,随着时间的流逝,老本吃完,基本就陷入到停止的状态。比如美术、音乐、书法、信息技术等课程老师。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