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58||关于STEM竞赛几点随感
(2025-10-23 22:12:45)
标签:
发展专业 |
分类: 远方之北—教育教研 |
今天早晨,本县参加省级STEM竞赛成绩公布,从省教科研平台导出。参赛教师最好的成绩是83分,最低的是60分。我看完整个成绩表,觉得整体不错。3名教师没有成绩,初步估计在未能在规定时间完成视频录制。
第一,涵盖全学段,高中、初中、小学、学前都有参与;第二,基层小学和基层幼儿园也有教师参加。而且基层小学教师的成绩比县城小学教师的还要高。第三,幼儿园教师整体得分较高,县域参赛成绩,前三名被幼儿教师包揽。说明学前教师的实践能力强。
回顾这个活动,内心有些小感慨。前两届省级stem教育竞赛,文件发来了,我们都没有转发过,故而学校也没有教师参加。说实话,我还是过于保守,思想也存在着诸多的顾虑。2024年,有2名教师参赛,分获市级二、三等奖。这还得益于市教研室教研员主动给我打来电话,做动员工作。起初,我还有些犹豫,觉得老师们无法完成任务。但想着,省市如此重视,至少应该强力推进。于是,试着给初中、高中将文件送去。尽管只有初中教师参与,但他们小试牛刀后,我看到教学竞赛另外一个绿色通道。
跨学科学习是课程改革的热点。今年,从态度上格外重视。经过名额分配、加大宣传,反复动员。基层学校从观望犹豫的状态,最终还是在网络上注册,并按照比赛规则进行抽题。按照设计要求,参赛教师到处采购材料,录课、实验、上传资料。经过三个多月的等待,终于公布成绩。
从整体得分看,我认为老师们还是挺用心的。毕竟,缺乏必要的培训,甚至资源和设备都是自费购买。有的老师充分利用废旧物品,想了许多的办法。老师们都是摸着石头过河。
单位的两位教研员,在我的安排下,尽管觉得有难度,还是接受了任务。对于年轻人来说,应该多去尝试。不会,可以学。关键是态度。没有人是天生会的。这个比赛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
首先,试题是随机在网络抽取的,具有许多的不可控性。或许擅长的项目没有抽取到,反而是陌生的内容。难以发挥自身的优势;其次,整个竞赛的程序较为复杂,流程多。需要提交视频和设计。有些题目需要反复实验,尤其是录制视频的过程,如果动手实验没有成功,就需要再次进行,耗费精力和时间。一位教研员光是录制视频就进行了三次。其三,是参考的资源太少。动手实践,对老师要求高,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更高。双方配合,而且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默契度,每个步骤需要的时间,这些都需要充分考虑。最为关键的一点:要现场完成作品。最后,对所有参赛教师来说,这个竞赛是一次全新的尝试和挑战。对理念、认识、能力,是一次综合性的考评。从心理素质的角度看,需要参赛教师做到胆大心细,还要有创新能力,兼顾到实验设计能力。
下午,与两位教研员聊天。无论能否参与更高级别的比赛。都应该把每次竞赛当做一次历练和学习。没有人天生是行家里手。都是在大浪淘沙过程中逐步成长,学会新的技能,掌握新的理论。打铁需要自身硬。我们推动跨学科学习,提升教师专业能力,就需要先行一步主动探索。对于两位教研员的表现,对我是莫大的安慰。希望她们能够全力以赴,以最好的状态面对市级线下答辩环节,力争有一个理想的成绩。我也说了:“即便无法取得优异的成绩,但比赛的过程会有收获。对于STEM教育认识会得到有效提升。无形之间,拓宽了个人素能。”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