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3770||好课新样态“四字诀”:融通·转化·运用·创造

(2025-06-11 22:05:56)
标签:

教研

思考

分类: 远方之北—教育教研

古德莱德的课程五个层级理论:理想的课程、正式的课程、理解的课程、运作的课程、经验的课程。实际教学,真实执行与理想规划存在着较大的落差。而要消弭二者鸿沟,促进课程理念在教学实践层面达成,就需要在融通、转化、运用、创造四个维度发力。

1.从新知到已知,有效融通。一节新授课,教师应促进新知识和旧知识及时串联,与学生已有的前经验充分对接,引发认知冲突,产生新的学习经验,从而将新知纳入到认知图式。教师开课的内容要快速激发学生头脑中储备的相关资源和信息,并且借助相应的方式激活、调动或者唤醒,确保学生有适度的基础和必要的台阶。

融通时机的把握很关键,既要承上,也要启下,以此确保学生学到这个内容,会想到这些内容与前面所学有那些关联。单节课的碎片化知识延伸为链接和树突,前后内容的编制为贯通的网络,有紧密的联系,从而掌握到知识点具有衍生性和溯源性。学习杜甫律诗《登高》,引导学生回忆《望岳》,通过关联和对比,学生自然发现两首诗歌的情感基调差异明显,前者“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悲愤、无奈、萧瑟;而后者是“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气势磅礴,则是信心满满。借助链接资料,知人论世,就会发现艺术表达与作者心境、生活经历密切相关。

2.从生活到抽象,有效转化。所有课程都来自现实世界,是生活化的高度抽象凝练和系统性归纳。教师在讲授的过程中,不能当教科书的搬运工,照本宣科进行灌输,而应该将抽象的内容演绎为直观理解,便于学生接收。同时,还能降低难度。课程实现两次转化。对生活思考,形成某个概念。这是生活到抽象过程。再由某个概念的认识从抽象回到具体现象,从随想到聚焦、从模糊到清晰,形成一个闭环。同样是写雨,写诗之人内心的情感不同,则诗句表达不同。“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表达的是欣喜之情。“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表达的则是伤悲、凄凉。自然印证“一切景语皆情语”艺术概念。从一般到特殊,从特殊到一般。第一次是从生活问题出发,让学生觉得内容价值感,促进生活表现--符号体系抽象转化;第二次,从符号体系转化到生活发现,发现新的现象。

3.从僵硬到灵活,综合运用。课堂教学应多个角度进行渗透,促使学生形成娴熟的技能,从正方、逆向入手。就概念、定律、公式、方法掌握,要突破单一的形式,增加学习的挑战性和趣味性。提出正例,还要设置思维陷阱,通过反例让学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小说形象分析时,教师新出新的概念,福斯特“扁平人物”和“圆形人物”。引导学生思考:还能在学过的小说中找到“扁平人物形象”和“圆形人物形象吗”?比如林冲、宋江等是圆形人物,而诸葛亮、曹操等是扁平人物。启发学生进一步思考概念运用范畴,强化对这个概念多角度理解。

比如,关于鸟的概念界定。先这样说:“鸟类,都长有翅膀。”此概念存在界定范畴的模糊化,精准度缺乏。(鸟类是卵生,具有羽毛和骨化的双翼)教师可进一步追问:“蝙蝠也有翅膀,蝙蝠是鸟类吗?”生物学上,蝙蝠却是哺乳动物。以旁例为突破口,对“鸟类长有翅膀”的概念进行质疑,进而会对概念进行补充,从而形成完整的概念。辨析鸟类的依据必须符合:卵生、羽毛、骨化的双翼。从现象到本质,应紧密把握课程的性质。挖掘到课程设置的核心,从现象入手分析学科的本质特性。语文课程本质属性就是运用语言文字,那么表达和交流就是其主要的目标。数学课程的本质就是发现这是一个无处不在的数字化世界,用数学眼光、数学思维、数学语言深入审视。

4.从运用到创造,发展素养。知识和能力,必须从课内拓宽到课外,形成开放化、完整的学习历程。为什么有的知识,教师讲授的时候,学生似乎明白。而知识重新“穿个衣服”,一旦转换方式再次呈现后,学生就不会解决。甚至出现一讲就会,一做就错,一变就不知所措的通病。其根本原因是知识和技能运用较少,总是放在固定的、模式化的情境中,缺乏变通,未能打开思维。这些知识用怀特海的话来说,就是典型的“惰性知识”,作为一些符号,沉睡在大脑里,根本没有发挥任何的作用。

教学过程,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将知识进行加工和创造,便于在复杂情境中综合运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语文教师安排学生编写一个情境,该情境是对某个词语生动描绘。学完小数,数学教师要求学生到超市购买一些零食,记下物品单价,写数学日记。这些方法都是一些再创造方式,引导学生发现、辨析、思考知识运用的场景。科学教师让学生了解植物生长与阳光、湿度等要素有关,让学生把两盆植物放在不同的生长环境,一个阳光充足,一个光线昏暗,然后记录、观察、分析,得出相关的结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