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3698||打通课题成果到运用推广的最后通道(1)

(2024-09-07 20:39:12)
标签:

教研

思考

分类: 远方之北—教育教研

课题研究面临一个尴尬的局面。当与职称评审无关的时候,部分教师竟然相互推辞,不愿意主动承担课题研究任务。必须依靠学校强制性的安排才能落实分配的指标。而当职称评审政策发生重大调整时,各级各类课题又成为抢手的“香饽饽”,导致课题研究一哄而上,突然间造成量大难以取舍现状。

对于学校来说,如果对课题管理不严格,导向存在偏差时,就会挫伤教师研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于教师来说,应该树立正确的课题研究观,以课题驱动专业提升,才能促进我们真正成长,并享受研究的乐趣。正确的、有价值的科学研究过程,是可以改变人的认知模式,而且还能冲破经验制造的思维堵塞,并给工作创造效益的。

有的学校认为课题研究不重要,只当作一种依据或指标考核刚需。显然,这是对教科研认识不到位所致,是教育理念严重滞后。也是对教育改革政策未能吃透的缘故。从学校发展来说,高质量课题研究深层次驱动学校发展,引领学校从经验主义走向特色化、本土化整体性革新。比如江苏省教育科研许多重大项目,就是以核心课题为主线,持续性开展探索和实验,对整个区域教育生态发生了本质性推进。如全国教育育人楷模、已故情境教育理论李吉林老师,40年研究“情境”理论,扎根实践久久为功。

一、课题研究应然态势与实然呈现:分离

当然,现如今的课题研究存在着许多问题,原因较为复杂。教育焦虑带来的一系列连锁反应。也是教师职业发展道路上对教科研产生的误解和浅表化解读。厘清三个概念,有助于揭开迷雾,洞悉教科研本质,以及教科研对教师专业力提升的促进作用。

(一)应然态势:

1.从问题到课题。课题是具有研究价值的问题,是将问题学术化表达与探索的过程,是改进和优化我们教育教学方式的集体研修方式之一,是在以主题统揽下深度探究、合作对话、实践反思、理论研修的过程。

2.从课题到成果。课题最后的完成是由若干成果予以呈现。成果可以是纸质材料,如论文、案例、教学设计等;也可以上数字材料,如课堂实录、视频资料、课件等;还可以是重大发现及研究结论,在原有基础上有新的突破;还可以是形成的操作范式和经验方法。

3.从成果到运用。这些研究成果,不能仅停留在一张结题证书。更多的是运用和迁移,为其他学校学科建设提供精准帮助和指导,发挥支架作用。毕竟,课题研究少则一年,多则三五年,都是耗费了大量人力和物力,投入了很多的精力和时间。

(二)实然呈现

1.课题取向。选题存在着泛化倾向、同质化取向。选题论证不够充分,或者说存在着突击现象。过于急促,没有深入思考和文献查找意识及学习意识。

2.成果表达。研究成果层次较低,形式相对比较单一。思路没有彻底打开。

3.运用效应。因为选题“急促”“短浅”等问题,影响到成果归纳和提炼总结,故而导致成果实用性不高,自然在运用效应方面也受到影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