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97||假期研修“持续充电”几点随感(2)
(2024-09-01 20:51:06)
标签:
研修记录 |
分类: 远方之北—教育教研 |
从一位教师专业发展故事中获悉,她查找了该主题300多篇文献,全部读完,然后又阅读了若干部与之相关的论著,在此基础之上,撰写了1篇教研论文,竟然在知名的复印期刊杂志全文转载,这次经历激发她对教科研产生了浓厚兴趣。看到这个片段,我竟然有些汗颜,甚至有些莫名其妙的悔恨和懊恼。
说起来,以前依靠自行摸索,也得益于平时的阅读积累,发了许多属于实践类别的科研作品。但严格意义来说,学术研究能力还是很弱。眼界不够开阔,理论系统性差,深度思考和体系化建设比较靠后。也存在着一度时期的倦怠和自满情绪,感觉还可以。
申报省级教育科研规划课题时,按照课题申报流程和网络平台提供的模板要求,我才建立了那么一点文献意识。也是省学带培养时期,对于中国知网数据库才建立起正确的认知。也是这个阶段,才促使我真正思考教科研论文的含金量和引领性,也迫使我痛中思痛,给自己下决心,争取在职业生涯的后黄金时期时代,用3-5年时间,力争有代表性的科研成果产生。
今年教科研冲刺目标是中国知网收录杂志刊发论文力争达到6篇。截止到8月31日,这个任务达成度是66.7%,希望能在另外一个权威杂志突破1篇,关于学科衔接论文也能如期刊发,那么对我的激励性就更大了。
希望在开学后,能与外界联合开展大教研活动,在融通与交流过程中,获取新的经验和方法。8月29日的培训活动,爱华校长的讲座给我不少的启发,那就是主动追求、努力向上提升。她的现场鼓励和抬爱,让我感受到力量。她那种办事情的毅力和态度,反而让我有些羡慕。多试几次,或许就成功了。其实,遇到很多的挑战,包括新的环境,不要畏惧困难,有时候困难反而是新的机遇。把握得当,就能攀升,看到新的风景。对于环境改变,从舒服区走出来,去陌生的地方看不一样的人,也有助于情绪挑战。
假期的最后一天,完成了第4期雅言梅语专栏文章的完善和补充,要尊重实际情况,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提炼,并思考问题的深层次原因,分析、寻找、归因,这也是自发的研究,透过现象看本质,透过过程看结果,通过计划看落实,关键还是人的问题,是办学理念和思维固化所导致。专业性体现在系统思维和长远发展观。不管别人如何做,我要克服环境和周围团队力量的限制,探索一条属于自己的专业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