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23||惊喜与困惑(2)
(2024-04-22 21:56:32)
标签:
活动思考 |
分类: 远方之北—教育教研 |
今早,打开《汉中教育》2024年第1期杂志,3位成员外加自己的作品,兴奋的同时,也为他们感到由衷地开心。尽管是内部交流刊物,确是业务单位的有效宣传交流平台刊登的,这就是一种认可与褒奖。
对于小师妹与另外一位老师来说,这是他们教研成果在官方杂志首次亮相,其中意义不言而喻。以质取稿,择优刊发,怎么不令人欢欣呢?
当然,也有两位同事悄悄地告诉我,给他们分发的稿件中,还存在着网络抄袭行为,出现了大量文字拼凑的情况。我觉得这是思想惰性所致,也是研修态度不端正,抱着应付、交差事的想法。外出学习进修一趟,短则三五天,多则几个月,无论如何,多少都应该有点滴的感悟或浅浅的收获。那怕你觉得专家、打卡们宣讲得内容过于高升,与本地实际教学不相符,提出自己独立的见解,试着反驳其观点。或者从自身的经验出发,呈现出平时教学中积累的有效做法,进行归纳和提取,加工与补充,不也是有价值的言说吗?
从最近收稿的情况看,基层部分学校还是有触动的。尤其是每个月印发内刊之后,我将各校完成情况在管理群进行通告,公布上稿较多的单位,提醒没有上稿的单位,也在传递着一种信号。我关注每所学校教科研的真实发展状态。每位老师都应该投身到自主研修之中。尤其是前几年科研成果靠后的几所学校和单位,更应该快马加鞭,奋力直追。
笛卡尔说过:人是一根有思想的芦苇。大脑不思考,思维品质就会下降。包括储存资源和知识都会进入封闭和僵化状态。时间久了,思维火花就彻底消失了。我觉得四月份,自己的状态不是特别好,或许是找不到有效的动力,也或许是老遭遇各种挫折。我需要重新规划专业发展。不能过于着急。看着手边的各种专业杂志和书籍,尤其是《课程 教材 教法》《全球教育展望》《教育研究》等,感觉个人的脑袋都大了。这些专业术语都颠覆着以往的认知,也不断地摧残着我的底气。我知道自己不知道,我知道自己的差距到底在那里了。尤其是新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和设置方案,里面涉及到变化和调整、补充和删减,都促使我面对新的问题。以前的优势和储备已经快消耗完了,后期的发力点和生长点则必须依靠勤奋和悟性。
无论如何,我还是喜欢那个面对压力却能阳光向前的自己。最难得是什么呢?觉得是在风中快速地奔跑。人道到中年,没有年轻时的活力和激情,却有一股子的韧劲。尽管只能跑几百米的距离,听着急促的呼吸声,感觉咽喉直接喘不过气来,双腿不属于自己了。汗水从头发里不断地冒出来,脊背汗水流淌着,心脏砰砰地跳动着。那是一种超越舒服的自由感,尽管跑到极限的时候,有些调整不过来。但如今的状态,还是胜于从前许多了。
我有许多未知的问题,我有许多等待解决的谜团,我希望还能创造下一个美好的奇迹!我并不能改变许多,但我却能重塑自己心灵,构建新的精神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