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22||惊喜与困惑(1)
(2024-04-21 13:39:48)
标签:
活动思考 |
分类: 远方之北—教育教研 |
看着大家的精气神变足了,我觉得开心。严格要求带来自我加压,尤其是有几位老师的简笔画别处匠心。看得出,平时下功夫实操。关键时候,才能显露真才。毕竟,在平时指导和交流过程中,我对他们的鼓励是真诚的,对他们的帮助也是到位的。
尽管是山区小县,在外界看来,可能差距较大。但与某些兄弟县区相比,我们有些教科研工作还是走在了前面。比如市县教育规划课题管理精细化、过程化、规范化。每次定期召开开题论证会,都是严格按照必要的流程执行。过程督导和主体监管,也促进了课题组对标自查,明确研究任务与研究阶段,尽量减少突击补资料、结题凑材料的状况。在结题评审过程中,得到了市级专家们的高度认可。觉得我们课题管理扎实,老师们的成果丰较为富,汇报制作精美不说,且展示完整,步骤到位,阶段分工明确,重点突出,整体表现较好。由于规模较小,在推进理念和组织活动方面,尽管存在选择余地较少的困境,可也便于精准地把控,推进起来相对要快,阻力会减少。
从教师队伍发展看,内部自主性得到一定程度激励。表现一:从各校报送的教研成果数量和频次看,较之以前,有明显提升。无论是功利驱动,还是学校强制性安排,稿件数量明显增加。从那种强迫着约稿,逼着教师不得不提笔表达的方式略有减少。这从某种程度传递出一种信号:教科研魅力和感召力是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来可能形成的,甚至更需要激励机制、评价导向等方面形成强大的政策保障。表现二:成果征稿难度降低。每个月都有大量教师投稿。需要我们反复斟酌,择优选取。内刊用稿量增加了三倍左右。
有几所学校一年多没有去。原因极其复杂。自从合并风波之后,我个人那种强烈的使命感正在弱化。形成一种自我保护机制,不会再奋不顾身地往前冲刺了。偶尔,也会停下奔跑的脚步,试着恢复到平静状态,比如对于身体的关注和调节,就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比如对外界敏感度也在减少。或许,这个事件的伤害力难以预估。“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在各自世界里,我们终究都是匆匆的过客而已。
县级学科基地这周开始策划线下集中主题研修活动方案了。小语基地总是保持着一贯的积极向上作风,已经将任务做了明确的分工,拟定下周举办。与我商讨之际,我的建议是:凡事缓则圆满,不必过于着急。今年所有的活动,力争要突出鲜明的问题导向,那怕活动次数少一点,但针对性和实用性要切实得到提升。不能为了活动而活动。毕竟,各乡镇的老师前来参会,舟车劳顿,并不是很方便。开展一次,就要彻底解决点小问题。建议他们的主题再聚焦,小切口,确是老师们着力需要探索的内容。在示范课的策划上,也要关注与主题的吻合度和贴近性。经过一番劝说,主持人决定重新调整方向,着力促使两节示范课都在一个范畴内,方向不会发生任何的偏离。
小英基地的学科负责人有许多的新想法,前段时间向我汇报过。看着她们对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我是由衷地兴奋。能够主动担责,在繁重的任务之外,还考虑着更多学科教师的成长,以期推动队伍建设和学科质量提升,这种情怀和追求,的确令人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