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97||这世界有那么多人,多庆幸有个“我们”
(2024-01-14 21:22:06)
标签:
工作记录 |
分类: 省学带坊--工作开展 |
前段时间,有两位老师邀请我加入他们的专业共同体,我欣然答应。一位是陕西省第五批教学名师培养对象、汉台区北关小学刘波校长,汉中市小语届的“少帅”。另外一位是陕西省第九批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城固县考院小学王谦老师,是我优秀老同学陈喜连的爱徒。说实在话,赢得他们的信任,这对我是一种尊重。而我,也想继续提升,走出舒服区。人到中年,缺乏必要的敲打和刺激,容易失去斗志。希望借助这些动力十足的群体性、合作型、自发性的群体,再次唤醒内心的成长意识,突破顽固的认知瓶颈,祛除陈旧经验遮蔽,走向敞亮、自由的远方......
我的专业发展快车道是从加入省级专业发展共同体开始的。想起2016年,我第一次知道省学带工作坊,被远在山城镇巴的唐必芬姐姐邀请进去。当时,她还是陕西省第四批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向我发出绿色橄榄枝。我带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加入到新的朋友圈,瞬间就接触了许多优秀的语文人。她经常鼓励我钻研理论,发挥自身的科研优势。如今,她是陕西省特级教师。弟子满天下,一身诗意散。同时,我还被吸收到房卫华老师工作坊。当然,我接受了他们发的聘书,还要承担具体的任务。
当时,每位省学带培养对象,给所有研修成员发放了账号,我们登陆到网站,提交日常的研修作业,上传教育教学资源,教学设计、教学实录等。还参与课题研究,参加坊内组织各种活动。甚至节假日到城固县观摩名师示范课,聆听专家讲座。借助这个交流平台,我认识了江苏简约语文丁卫军老师,还有城固县何定琴姐姐,包括在汉四中与青春语文践行者王君老师合影。从梦想走向真实,从网络走向现场,见到各位专家。领略到学科建设的新理念、新思路、新路径、新样态。我从一个人走入一群人,从远处怯怯观望,鼓舞勇气向他们靠拢,主动询问相关问题,慢慢接近一群散发着光、带着梦想而出发的“专家”。
2019年夏季,我在申报陕西省第六批学科带头人过程中,遇见了专业领域的顶层大师:铜川五中闫妍(正高级、陕西省特级、陕西省教学名师)、咸阳秦都区司惠霞(正高级、陕西省特级教师、陕西省教学名师)。接触的人越多,认知局限性就从狭窄走向开阔。那种自我设限的意识逐渐有所解放。不可能到可能的中间,并非隔着千山万水,或许只是犹豫、徘徊、自卑、胆怯等心理因素。
培养期间,我就像是开足了马力的小火车,突突突往前冲。那种研修的钻劲和紧迫感,迄今想起来,还颇为感动。我的实践导师:渭南初级中学校长石克礼勉励我任何时候不要放弃专业素养提升自觉性。认为我在基础教育领域科研方面还是有一定的优势,是一方面善于学习,另外一方面也有基础。这些话语都激励着在散漫、无助的时候清晰方向,明确个人发展定位。
六批学带期间,我有了新的同学,见识到省内各领域的众多佼佼者。宁强杨安平老弟,比我年龄小,是我敬佩之人。学术成就和实践能力,远超与我。去他的学校—宁强铁锁关初级中学送教,专家云集,场面宏大,从幼儿园、小学、初中全面铺开,一下子就把铁锁关镇教育全部关注到位了。镇巴县魏兆芳姐姐,更是让我感动的人。每次,我们都住在同一个房间,探讨学科热点和研修重点,总有说不完的话语。略阳的赵玲妹妹,去西安时,总要相约乘坐一趟高铁。西乡县李慧妹妹,蕙质兰心,人美笑容甜,不但特别尊重我这个笨师姐,而且还帮着我培养了一名小学英语青年教师成长为省级教学能手。与城固县姚婷妹妹在杭州学习,我们踏着夜色,在西湖边一边走一步畅谈教学主张,越谈越兴奋。那时,月光柔柔吹动湖面涟漪,景美人好,相谈甚欢,这种情境令人忘记疲劳和研修沉重。洋县小妹张蓝,清秀高瘦,典雅之中藏着灵韵。汉台区艳丽姐姐、甜甜主任,都是颜值和才华双在线。我这个山里人,也能与她们建立深厚的友谊。
与他们一路成长,是我的骄傲和荣光。终期考核之后,红色的荣誉证拿到了手,我摆放在书柜最显眼的位置,好提醒自己,梦想之路就在脚下,一步一步往前走。我的成长有自觉的因素,但更多的是他者、优秀者提携、奖励、指导的结果。从思想层面启蒙,让我克服内敛、含羞的性格。以前说话紧张,遇到大场合,口腔里说出的话会带着一丝丝的颤音。从发展路径规划,促使我穿越群山的包裹,能站到高处去俯视和远眺,想象无尽远方旖旎的风光,我在盘绕而上的小路上爬涉。小到一节课如何建构,从关键点引出仿写训练,促进读写有机结合,而不是为了理念而理念。大到亲自发出邀请,安排我承担相关的培训讲座,给我传递思想成果、分享经验搭建平台。我时刻沐浴着温暖之光。
一位人的成长,既有外力的因素,也有内力的因素。外在的环境尤为关键,比如单位的机制、领导的认可、师傅们的点拨、同事们支持等。倘若单位不给机会,千里马也只有待在马厩里。而内部的因素可以归结为:我是谁,我要成为谁,我到底可以走到哪里?我能超越我吗?
从“小我”到“大我”,从眼中有我到融入“我们”,这有些哲学上的形而上。前段时间,我接触到NLP理论--思维层次理论,两位美国人创立的:理查.班德勒和约翰.葛瑞德。该理论将思维分为六个等级:环境,行为,能力,信念,价值观,身份,精神(愿景使命)。思维层次越低,把事件做不好的原因归咎于外界环境或者别人。如果遇到事情从自身找原因,那就意味着进入到第二层。还能从能力和方法方面找到差距,意识到问题,去解决为最终目标,就进入到第三层。能理性里分析和做出正确的判断,认为最重要的最核心的是什么,选择比努力重要,又晋级到第四层。我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我打算如何过一生,应该做哪些有价值的事情,明确个人身份。这是第五层。从精神层面思考活着的真正意义。以精神为引领,为了达成使命,愿意克服所有困难。这一般都是某个领域的领袖。正如古代“三不朽”—立德立言立功。也如宋代大儒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比如华为任正非、格力董明珠,教育领域杜威、苏联苏霍姆林斯基、当下李镇西、新教育实验朱永新等。
就读城固师范,暑假诵读岳麓出版社的《古文观止》,一本书翻烂了。读到“人生一世,草木一秋”相关语句,不禁潸然泪下。在这短暂的生命长河里,什么是永恒的?你的步履到底能够抵达哪个位置呢?抛开所有的荣誉,丢掉身外之物,直到告别工作岗位时,这期间是一望到头,还是总有那么些变化呢?我想:在平凡的岗位上,主动去寻求改变,去靠近那些正能量的人,你的能量会彻底爆发,无穷的潜质被充分挖掘。
给予生命一下惊喜,开辟另外一种可能。从矮小的我,成为长大的我;从孤独的我,走向群体的我;从躲在仄逼的角落,迈步到开阔之地,会看到谁?会看到更加好的“我们”,一个人会失去目标,而一群人刚好聚光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