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87||参加省基础教育教研员培训会议(1)
(2023-12-23 14:20:09)
标签:
活动纪实 |
分类: 远方之北—教育教研 |
16日-19日,我参加陕西省基础教育教研员培训会议。本次会议属全省教研系统一次大规模主题式集训,针对骨干教研员。市县200名教研员,来自不同地区。不同的口音,不同的精神面貌,但我们却有相同的名称和相同的工作职能。该次会议主题是“大单元教学的理论和实践”。
19日早晨,在西安酒店丹凤厅举办开幕式。由省教育厅教师工作处处长王彬武担任主持。先是学员代表发言。这个发言者是安康市教研室的副主任李志,开头就以上级部门重视为引子,当时新闻联播特意做了2分钟的播报,专题研究教研队伍建设和保障落实等问题。他就教研工作的重要性进行强调。内容简短饱满,素材选择典型,掷地有声,层次清晰,逻辑论证颇为严密。围绕“教研员是怎样的人”“教研员工作职责是什么”“教研员有什么共同之处”。我作为教研战线的一名老兵,颇为赞同。
第二项是陕西省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邵国希致辞。我是第二次见他,气质温文儒雅,话语言简意赅。
第三项是陕西省教育厅副厅长王海波做讲话。从教研员工作使命和责任担当做强调,并指出今后工作方向。立足建设教育强国需要,切实增强教研工作的责任感与使命感;聚焦教育教学改革需要,不断引领教师发展的专业化与优质化;紧扣教研工作发展需要,努力提升教研培训的有效性与创新性。并指出,陕西基础教育改革发展正面临着新机遇和新任务,教研员一定要立足学校教育主阵地,践行“服务学校教育教学,服务教师专业成长,服务学生全面发展,服务教育管理决策”的工作职能。学习新知识,打开新视野,提炼新思想,拓宽新思路,坚持学以致用,把工作中的困难问题“带过来”,通过学习交流探讨,把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带回去”。
开幕式结束之后,进行专题讲座。来自北京市海淀区进修学校的崔琰博士做了《素养导向的单元教学与实施建议》。由于崔博士教育背景开阔,属于工科领域。整体框架和思路站位高,从教育评价导向入手,就教育改革政策出口要求提出了人才培养方式转型。穿插了大量学科知识。尤其是从16世纪讲到21反思型世纪,每个世纪学科顶尖人才。单是这个部分,就十分烧脑。所有参训者连记笔记都困难。他在讲授过程中,还穿插了海淀地区相关做法,新理念推广和运用,关于大单元教学实操。尤其是对于核心素养下大单元教学理论做了全面分析。
尤其是关于人才需求阐述较多。“培养认知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职业能力”等。我对核心素养下深度学习教学改进模型记忆深刻。“素养导向的学习目标”“引领性学习主题”“挑战性学习任务”“持续性学习评价”“开放性学习环境”“反思性教学改进”。这和我2021-2023.7研究的项目式学习有异曲同工之妙。从学习方式角度看,新一轮课程改革核心就是关注学习目标长远化,不能单纯追求知识目标,忽略知识在真实情境过程中迁移、转化和综合。要关注学习内容凝练,以大概念为牵引,确保学习主线清晰,同时还促进知识结构化和深度性实施。在学习方式上,要引导学生感受到学习进阶和能力跳跃,思维要在“最近发展区”延伸。至于评价和改进,都是针对学习主体优化和自我监控。而学习环境开放、立体,有助于建立一个全方位的学习场域,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无时不在。
在单元和课时关系辨析上,崔博士做了一系列比喻,也列举了相关的案例。就大单元设计理念、思路、操作步骤予以分享。尤其是“为什么实施单元教学?”他以《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论述做引证。采取形象的比喻。“课时教学相当于一块一块石砖堆彻起来,然后修建成房子。房子的意义是修建完成之后才建立的。”“大单元教学则是整体 构思和修房子,把图纸画好,按照图纸要求对修房子。房子意义在画图纸的过程中已经完成了建构。是整体—局部---整体学习活动。”对于一名研究者而言,善于将抽象、晦涩的概念进行直观化,降低难度的同时,也有助于参训者理解。
换而言之,核心素养下的大单元教学设计,是从整体思维角度进行优化内容,以学生学习方式转型为抓手。大单元教学组织有若干个模式。比如以学科思想组建大单元,以学科知识组建大单元,以学科情境组建大单元,以学科问题组建大单元,以学科概念组建大单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