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86||参加中学生诗词大赛
(2023-12-21 21:37:05)
标签:
活动纪实 |
分类: 远方之北—教育教研 |
因为临时有事,没有回家,与同事就在外面买了一口。我吃着热腾腾、香喷喷的馄饨,她要了三鲜米线。
12:20,与同事抵达初级中学。要参加首届诗词大赛选拨活动点评嘉宾。这几天的温度低,即便有稍微的阳光,依然感到寒冷无比。或许是锻炼的缘故,我还穿着羊绒大衣。
这个活动,对于学生而言,一方面是赛前的备战,另外一方面是平时的积累量。由于是全市性的学生素能竞赛活动,各县陆续进行。唯一有难度的是:初中和高中放在一起,两个学段孩子同台竞技,确实有难度。从知识储备量看,高中学生明显占据优势。
有冠名的活动,前期准备就比较多。主会场设置在学校的报告厅,舞台上面摆放着10张参赛台。这些参赛台的四周都张贴着赞助商的宣传海报。还摆放了一些宣传标语。报告厅已经收拾干净,学生坐得的凳子摆放整齐。
12:50开始彩排,主要是测试各种仪器和设备。学生使用的是平板电脑。题库就装在软件里面。竞赛规则分了五个部分。先是进行简单测试。让学生进入到试题阶段。尤其是填空部分,如果学生的字写得太小,机器就有可能识别不出来。看来,孩子们书写能力还有待于提升。笔画的问题,间架结构等。还有的把个别字写错了。
测试之后,休息两个小时左右。正式比赛,是3:50分。刚巧还有一会儿。我们就去好友的办公室休憩。她房间空调开放着,暖意融融。背靠在沙发,随意地躺一躺。
到了正式比赛,赞助商发表热情洋溢的致辞之后,让我们集体鼓掌,配合着举起相关牌子,中间的孩子们还举着横幅,几个摄像头取了关键的镜头。主持人介绍了参赛的10名选手。这些孩子陆续走上来,坐在各自抽取的顺序号位置。他们都穿着校服。大概是台下观众过多的缘故,在众人审视之下,孩子们略微有些紧张。做自我介绍时,都使用了自己喜欢的诗句。言语表达不那么流畅。从发言词就能看出,孩子们的个性特点。有的喜欢豪迈的诗句,有的喜欢平淡的诗句,还有的喜欢婉约的词句。
正式比赛启动了。第一个环节是必答题。根据提示写出相关语句。从答题就能看出平时的积累量。孩子们在平板电脑上答题,观众席比较安静。估计也在默默地思考着。第二个环节是抢答题。考察学生思维灵敏度。电脑频幕读题结束,宣布开始抢答。抢答者才有资格答题。有的孩子是反应满了一点。当然,抢答题答对得分,如果打错的话,就会扣分。第三道题是飞花令。双手两两合作,进行对打。电脑的频幕会随机跳跃出相关的主题词,然后停止。号码大的先说,另外一个号码对答。如果另外一方接不上来,则就无法得分。这个环节考察学生的储备量。有的只能对上两句,或许是紧张,就败阵下来。第四个环节是风险题。留下前五名选手竞赛。这类题型与运气有关。如果过于冒进,选择风险大的题,答对了,总分很快就飙升;如果打错了,分数就要扣掉,反而会落后。
从这些试题看出,大量的诗词佳句。有的孩子们估计都没有听过。尤其是风险题环节,提供若干个线索,便于学生在推理、分析、读取信息之中,找到答案。看得出,孩子们很喜欢这类型的题。选手们在上面做,观众席上孩子们在窃窃私语。
为了增加比赛互动性,还特意设置了竞赛环节。由评委老师提问诗句,现场让学生抢答。答对者,会发放些小礼品。学生们积极性很高。我是第一个出场,高估了学生的储备量。好几个诗句都没有人回答上。
比赛进行到最后,赛出了前三名。令人惊讶的是:全部都是初中生。高中选手全部都落选了。这对于初中学生是一个极大的鼓舞。下面掌声热烈。由相关领导登台颁发奖状和证书,礼品是书籍。我家的孩子表现不好,未能进入到前三。也与他平时不喜欢积累有关。好多诗句是临时记忆。尽管说重在参与,是一个锻炼的好机会。让他意识到自身与优秀同学差距,便于他发现短板,能正视平时诗句识记不牢固。仅限于语文课本。
比赛结束了,给我的启发也挺多。学生们课外阅读需要提升,不能把目光停留在课内,应该主动、广泛地阅读,丰富见识,增加诗词储备。其二,我对孩子的文化诗词积累量要求少,疏于引导和点拨。平时,他似乎也不怎么喜欢。无论如何,这场比赛让我清晰地知道:态度比才华更重要,努力比天资更重要。有什么样的态度,就会有什么样的结果。高中学生似乎训练不够,错失了去市上比赛的机会,真是很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