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84||为师者的幸福
(2023-12-13 22:29:15)
标签:
纪实随笔 |
分类: 远方之北—教育教研 |
前段时间,有位多年教过的学生找到了我。他戴着一副眼镜,长相儒雅,穿戴整齐,手边提着一个公文包。我刚巧走出办公室,他快速走过来,向我问好。“周老师,你还记得我吗?”我有些恍惚。有一丝丝的熟悉感,但却叫不出名字。我还在迟疑着。那位男士笑着做了自我介绍。我才从脑海里想起他。这是我任教期间带过的优秀学生之一。
当年,他的口才超好,思维活跃,善于辩论,敢于发表自己的独立思考。是班内的智多星。平时点子多,情商高,也喜欢给我提各种意见,让我无法驳斥。尽管他的家庭比较困难,父亲是一名乡村医生,听说他母亲身体较差,长年多病。可家境并没有影响到他的性格,属于那种阳光、开朗、自信的一类。给我们班集体带来了活力和朝气。我们开心地闲聊了片刻,并且记录下了手机号码,相互加了微信。
与学生们分别已经18年了,难得他们都还记得我这个严厉的班主任。逢年过节,总能收到一些祝福的话语,他们牵挂我的工作,汇报自己的近况。也能在街头遇到一些甜甜的笑脸。这些美好的记忆总是让我觉得为师者的幸福。
有一次,我正在小吃店就餐。低着头专注地吃着面皮。刚抬头,就发现了一张灿烂的笑脸。“周老师,好!”原来是以前带过的一位学生。人家赶紧拿出手机,对着张贴的收款二维码开始支付。还不等我反应过来。我急忙致谢。“老师,你实在太客气了。好不容易才碰上。”我与她寒暄了一下。难得这么多年,学生们记得我。与学生缘分,是一场深情的相遇。无论是顽劣的,还是乖巧的。无论是平凡的,还是优秀的。这些都是鲜活的个体。
最近几年,我的记忆力略有下滑,偶尔会遇到一些面孔,总觉得似曾相识,可是却叫不出准确的名字。就在努力地回忆着,还是想不起来之际。他们一点也不生气,然后笑嘻嘻地报出自己的名字。也难怪,过去了20多年,当年的他们,毕业时年龄最大的是17岁,年龄最小的是14岁。如今都组建各自的家庭,成为母亲、父亲,角色转换,整个容貌都发生了变化。
前段时间,老公和他们的同事去基层某个乡镇开展大家访活动。突然,他打过来电话,询问一位学生是否是我曾经带过的学生。听完名字之后,我做了肯定的答复。到了晚上,老公回来了,走进门就笑着说:“今天,我可是沾了你的光。人家请我们吃饭的。”“吃得是什么呢?”我顺口追问。
“吃得是牛肉火锅,味道还挺不错的。我们几个人还喝了一瓶好酒了。”老公开心地答复着。然后,他就介绍了我学生一家子的情况。发展挺好,家庭收入可观。最神奇的是:我学生的孩子,如今就读高中,正在老公的班上。这真是奇妙的缘分。
尽管我已经离开了教育一线。从事基础教育研究工作,我喜欢大家喊我“周老师!”提醒自己,应该真诚地对待每位教师,挖掘每位老师的潜能,给他们专业发展提供平台。尽管平时管理较为严厉,也遇到不理解的时候,但更多的时候,也会感受到教研员职业的诸多乐趣,尤其是得到老师们的尊重,这更让我喜上眉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