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研读语文新课标随感(6)

(2023-01-20 21:11:41)
标签:

研修

思考

分类: 远方之北—教育教研

 从课程内容看,要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作品,应占60%-70%。初中语文部编教材目前每册教材共6单元,每单元大约由4篇课文组成(诗歌单元除外),六册共计144篇课文。 按照这个比例,这三类主题作品数量大约在87—101篇,几乎是每个单元都可能有着该类主题的相关选文。从选文主题导向不难看出,语文教材的思想性占据首位,关注课程的价值导向,有鲜明的意识形态倾向,要严格落实国家意志,落实“为谁培养人”的目标,做到“为党育才”“为国育才”。同时,这也是课程育人“三有目标””的体现,要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周1] 

从现行使用教材看,目前这套部编版本选文占比显然与新课标的要求不匹配,存在着差距。这就意味着下一步,新的选文要补充到教材中,比如新增相关的革命类主题作品。如《白洋淀》《谁是最可爱的人》《为了忘却的纪念》等或许会入选教材。促使青少年从经典课文中感受到幸福来自不易。

就内容组织与呈现方式的第一个层级,即基础型学习任务群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新课标指出:“本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语言材料和语言经验,形成良好语感;通过观察、分析、整理,发现汉字的构字组词特点,掌握语言文字运用规范,感受汉字的文化内涵,奠定语文基础。”把握总体目标,才能根据学段内容,分解任务,夯实该任务群基础。

首先,要重视语言积累。这个积累从语言材料和语言经验两方面实施。比如,大量的阅读,大量的交流。前者包括随文识字、集中识字、网络识字、图文识字等形式,也包括阅读大量图画绘本,阅读材料越丰富,学生语言积累储备就得到提高。语言经验指的是运用和交流,需要在口头和书面方面表达,增加语言材料运用率和纠错率,就能提升并形成丰富的语感。积累是有规律可遵循的,那就是先慢后快,先兴趣后考评,先引导后维持。比如,语文起始阶段,调动学生语言积累的兴趣是首要的任务,要让每个孩子增加学习汉字的兴趣和参与度,包括在生活中识字、用字等,采取趣味性、互动性、直观化方式提升学生识字能力,决不能采取机械性、反复化的简单方式,挫伤学生的积极性。

其次,发现构字特点,掌握语言运用规范。这个目标要求实现需要在平时教学过程中,及时渗透汉字的构字方式、汉字演化历史等基本常识,如汉代许慎的“六书”构字法则。象形、指示、会意、形声、转注、通假。前四种是“造字法”,后两种是“用字法”。象形、指示是独体字构造法则,会意、形声是合体字的构造法则。通过这些构字知识渗透,教给学生一定的辨析、推理、分析、揣摩能力,以字推字,结合上下文相关语境,或者分析汉字构造特点,猜测出该字的大致意思。比如与两点水有关的,那可能是与冷有关。有鸟子旁的汉字,可能是某一种鸟类。与月字旁有关的汉字,肯定是身体某个器官名称等。与提手旁有关的汉字,肯定是某个动作。

最后,感受汉字的文化内涵。汉字作为独特的语言符号系统,在其形成与漫长的传播过程中,有着丰富的文化意义和价值所在。并且带有鲜明的地域特色。比如,关于“福”字书写。通常春联“富”字是写在红纸上面的,张贴的时候是倒着贴的。这就源于谐音文化。“福”字贴到了,就意味着“富”气到了。再比如古代送别诗歌,多有“柳”字,这也是谐音文化。“柳”音通“留”,意味要留住客人,不愿意分离之意。如新婚送枣子、桂圆,还是谐音文化,寓意是早生贵子。不了解这些文化,就难以洞察到汉字传播过程中丰富和博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