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迟钝与敏感
(2023-01-03 23:38:42)
标签:
生活思考 |
分类: 远方之北—教育教研 |
2022年,从3月开始,心情就变得颇为糟糕。作为成年人,不应该被起伏的情绪所控制,可我失去了判断力,经常会莫名其妙地发火。偶尔,还会陷入到困顿的状态中。11-12月,算是比较安静的时刻,开始进入了稳定的状态。做力所能及的事,做手头能做的事。沉淀与积累,成为最主要的工作。
12月上旬某天,发生了一点小插曲。有同事突发状况,我们都在一块儿开会。会议结束第二天,大家似乎都在议论,说那位同事确诊了。我还赶紧发信息问候。在这段时间,我竟然忽略了一些关键的要素,复杂的人性(面对不确定的各种变故,会产生混乱的妄想症)或许,我应该试着换位理解。特殊状况之下,心理最深层诱发不可控。
从21日开始,单位两位同事陆续请假,我还在上班。出现的突发状况,打断了我原先的周工作安排,县级科研立项课题开题论证会缺人,少了论证指导专家。怎么办呢?是延迟举行,还是如期召开?我脑袋都疼痛了。不得再耽误了,否则会影响到明年的结题。于是,临机一动,重新调整。
从26日开始,单位又有两位同事一前一后,办理了病假手续。可我,依然还在上班。内心开始担忧起来,不会感染吧?老在用手不停地摸着额头,隔上一会儿,摸一下。再隔上一会儿,又摸一下,感觉温度的变化状况。还使劲地、大口地喝水,润泽喉咙。毕竟,手头还有各种紧急事务需要做。无论如何,必须要坚持到月底。
从30日开始,整个二楼的办公室,只有3名同志还坚持上班(其中1名就是我。)空荡荡的楼梯道,飘荡着孤独和落寞。五点四十分下班了,我关掉了电脑,查看了四周情况。老天爷垂帘,没有被打倒。
这几天的时间,既有些难熬,也有些孤独。办公室里只有我一人,4天时间,我是所谓的---天选打工人。相关文件和安排没有拉下,只有独立去完成。那怕是再麻烦,也只有得硬着头皮去做。忙里偷闲,安静地研读学科杂志。《中学语文教学》每篇文章写得都很特别。我发现自己在这方面还比较敏感,能抓住核心的观点和语句。可是,在某些方面,我为何却迟钝呢?对外界微妙变化,不同的调整,为何是视而不见?是专注工作的缘故了,还是性格大咧咧成习惯了。自己也找不到正确的答案。
若论敏感,我属于典型的过敏体质。部分水果,尤其是樱桃、桃子、枇杷等,别说是吃了。连碰一下都会长出急性荨麻疹,全身冒出疙瘩不说,连眼睛都要充血。胳膊、脸颊、脖子等地方是奇痒无比。个别地方还会出现水肿,咽喉疼痛。有一次,过敏严重,差点晕倒在地面。因为这个缘故,我在吃水果方面颇为细心和谨慎。尽量远离过敏源。可是,我对一些其他的现象,却不那么灵敏。
比如,对于我的伤害和讽刺,对于我的打压和批评,对于面临的不公和委屈,我总是会快速地忘记,仿佛自己天生就大度一般。我属于悲伤的乐观主义者,总能在低谷寻找到重新爬起的动力,并且学会反弹。我与好友们私底下闲聊,这种情况其实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迟钝,可以建立良好的保护机制。敏感,也可以尽量地减少损耗。取决于如何看待最终的走向。
或许,我的迟钝和敏感,构成了复杂的书生气息。是继续保留,还是有所调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