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欢喜

(2023-01-08 22:18:18)
标签:

研修

思考

分类: 省学带坊--工作开展

工作坊已组建三年,从起初手忙脚乱,到如今稳定推进。作为主持人,摸索了一丁点经验,获取了一些信心。到了年底,总是要盘点汇总一下。一方面是激励鼓舞,一方面是驱动发展。更重要的是明确新的目标,找到新的突破点。那怕什么真理无穷,进一寸有进一寸的欢喜。

作为省级学科带头人,20217月结束考核任务,顺利拿到学带荣誉证书之后,工作坊就算完成了任务。然而,我却找到了小乐趣。许多教师是愿意进步的,他们有梦想,希望明日的课比昨日课上得精彩;他们有目标,喜欢与孩子们在一起。他们有潜能,综合素能高。这其中许多的成员,比我优秀者甚多,倘若日后遇到合适的机会,假以修炼和积淀,其实践能力、综合荣誉、发展水平等,均会在我之上。

我的初心简单,并非标榜自我,而是要发扬一种精神。如何克服惰性,走出平庸之束缚。突破地域狭窄,走出生存空间之困顿。借助这个小家园,让每位成员获取到成长喜悦。2022年是复杂艰难一年,每位老师们手头任务繁重,且要面对诸多不确定变化。其中辛劳,自不待言。线上教学、线下教学等,都会造成懈怠之情,满足于现有平和。疲惫和劳累是主旋律,唯一不变的是一颗前进的心灵。我庆幸大家没有放弃努力。

人,是需要抱团群暖。于孤寂中寻觅慰藉,于无助时找到帮扶,于困惑下找到解药,于茫然里获取方向,在焦虑包围、愤然躺平的状况,发现另一片沸腾的海洋。孤独飞翔的大雁会失去方向,独自行路的步行者会觉得双腿沉重。我们,是需要扭结为一股绳,同向发力、同频共振。

本年度,工作坊团队成员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累计发表、获奖38教学成果38件,既有在不同刊物发表,也有在各种评选活动中获奖。参与或主持省市课题18项,归纳研究方向主要有:语文课堂有效提问,项目式学习,情境教学研究,整本书阅读,传承红色文化,文本解读策略,作业设计及文言文教学等。在课题研究上,成员参与率达到了100%。举办专题讲座或执教各类示范课22节。这些都是全体成员日常的研修。我并没有刻意地安排或严厉地督促。

每一位都在成长,不同的是有的走得快,有的慢,有的走走停停。我们都是见证者,也是分享者,更是同行者。齐娜老师被评为汉中市优秀教师,巨东涛、王浩、刘娟等被评为“汉中市基础教育教研先进个人”。在各种送教、培训、技能展示活动中,各位成员都能积极参与,磨砺技艺,把每一次参与当作修行。渭南梁芳老师在省级课题结题后,第一时间给我发信息,终于结题了。

偶尔,我会在群工作坊发布网络学习信息、资源、素材、培训等。尽量为每位成员提供一点小的帮助。也会将收集到的各种成果评选活动、杂志社征稿等安排发布进去。《教师报》《陕西教育.教学》组织第一届诗词大赛,都艳、巨东涛、王晓丽等5位老师获奖,这让我开心不已。《语文教学与研究》举办四项大赛活动,张卉、刘娟、熊良萍等几位老师获奖,也促使我心情愉悦。

工作坊,是由一群人组成的。跨越山河阻碍,各自探索发展。在略阳县荣程中学,我观摩了袁海亮老师的《水调歌头》,他听说我要去,特意报名授课。龚静老师执教的精品课例,邀请我给她点评,是一份沉甸甸的信任。她小心翼翼地说:“师姐,我又要麻烦你了”。而我却欣然答应。“这不是麻烦,我乐意。”巨东涛老师主持的省级课题,邀请我做点评专家。

工作坊中成员进步最大的是4位汉中市学带培养对象。小学语文熊良萍老师,她自培养期启动以来,就像是开足马力的发动机,嘟嘟嘟地加速运转起来。焕发无穷的力量,简直是个小超人。全年发表及获奖成果达到3件,还承担了专题讲座3次。令人刮目相看的同时,就像是一股清流,给工作坊带动了强大的变革之风。初中语文张卉、王浩、龚静老师分别承担了市级初中语文学科基地专题讲座,其独到的研究成果得到了参训教师们一致认可。

2022年,工作坊吸收了新的成员,来自汉中市龙岗学校的王珊珊老师是我在教师资格证面试考场中遇到的青年才俊,十分有思想,气质不俗。与其结缘,主要是她对语文课堂教学的见解独到,谈吐不凡,还有一颗追求进步的热心,这种对学科建设执著追求,让我眼前为之一亮,仿佛看到了10多年前的自己。勉县三中副校长黄君霞老师,也是新吸纳的成员。每期提交的研修作业,都有可观的阅读量,令我肃然起敬。略阳县钢铁九年制学校的齐娜老师,除了语文课上得好,散文也写的精美。

工作坊是自发、自愿的共建群体,受个人精力和能力所限。我对每位成员的帮助和指导还是极其微弱,也有些散漫和懈怠。毕竟,我也有些顾虑。2022年,大家其实都很难过。每个人,都是痛苦地坚守在各自的岗位上,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事情。故而,公众号出现缺稿的情况时,不会刻意督促每位成员提交研修作业。毕竟,我是活在现实世界的人。

当然,工作坊还是在持续运行中。采取一种平稳的、渐进的状态。最开心的是:成员们总在进步和发展,大家取得点滴的业绩总能给我带来动力;最欣慰的是:能独立承担工作坊公众号的运行和管理,坚持推送了148期文章,有2期是张丽萍老师负责编辑。公众号凝聚了自己的汗水和心血。最感动的是:看到老师主动问询,为何两天没有更新,这让我有了信心。文章即便稚嫩,也需要平台推荐和传播。研修感悟即便浅显,那也是我们自己的声音。我们不能光说别人的话,那叫拾人牙慧。我们不能照搬专家的话,不能一味地迷信权威的言论。作为基础教育一线的践行者和研究者,我们也能说出自己的话。最无奈的是:自身身体健康难以得到保障,在工作和家庭双难困扰之下,无法抽出充足的时间和精力认真研修。

无论时代如何改变,无论教育改革走向何处,我们终将选择希望。理想和现实之间总是有缝隙和裂痕,我们的努力会渐渐地弥补和缩减这二者的差异。而2023年,在学科建设和教育教学方面,有许多需要探索的命题,有许多需要解决的疑难,有许多需要攻克的难关。若能推进一点点,无疑就是巨大的进步。学科核心素养目标确立和表达,语文教学六大任务群落地生根,大单元教学具体实施,教-学评一致性研究,教学评价方式转型,线上线上教学混搭,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大中小课程一体化建设。“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适应不能改变的,改变能够改变的。这才是现代人应该保持的理性态度。用自我更新和成长性思维,去面对随时随地出现的新调整、新危机、新挑战。

路虽远,行必至。道险阻,梦不灭,走了那么远,我们去寻觅一盏灯。你,我,我们,凝聚为光芒,照亮自己,照亮别人,一同再出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开始谋划寒假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