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评课153:观摩《花钟》

(2022-10-11 22:56:09)
标签:

课例

分析

分类: 远方之北—教育教研

课堂创新大赛是陕西“课堂革命”呈现形式之一,旨在通过比赛,打造一批理念先进、方法灵活、教学效果好的“精彩一课”,推进“三个课堂”深度发展。观看马老师省级一等奖获奖作品视频和教学设计方案看,我以为该节课有以下的特点:

课程资源大胆创新。教师将学生感兴趣的、熟悉的、可体验、有经验的资源引入到教学中,增加了教学内容的活力和现实感,容易调动学生学习活动参与性。让课程充满了开放性和兼容性。她将山城略阳街道小巷、东关小学盛放的花卉图片引入课堂,让学生眼前为之一亮。这些资源来自真实的生活,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相关,有助于降低学习难度,便于学生吸收和理解,巧妙地拉近了学生与文本距离。

教学目标精准确立。要突破学科封闭性和孤立性,提升学科融合能力。在教学目标设计上,整节课从知识为本、技能为本“双基”转向学科素养为本,关注学生在综合、复杂环境下解决问题能力。注重正确的价值观、良好品质、关键能力训练。以学生的生活为半径,引导学生从课外走向课内,促使课内有效衔接。启发学生相互合作,小组配合,共同完成手工作品。以协同、合作式推进学生双边对话,形成学习共同体。整节课学习目标关注到学生听说读写思做六者统整化推进,实现了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让学生做出形态不同的花钟,尊重学生个性差异。组织学生带着手势和动作现场进行表演,组织有感情的诵读活动,体会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在实践活动中亲自体验。充分体会本篇语言特点。

学习方式综合推进。《花钟》15分钟的视频,教师动用一切有创意的手段,让学生沉浸在课堂上。用PPT展示各个时段开放的花,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发现,经历观察、归纳,当学生说出“不同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教师顺势强调这种具有概括性特点的句子叫中心句。为了增加对文本的理解,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让学生发挥想象,结合文本描述,设计各自的花钟,然后进行展示。这种体验式、操作式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嘴,既借助图片还原文本,又强化了多种技能训练。

课堂物态形态创新。我观察到,马老师课堂教学采取的多媒体媒介是手机。通过投屏的方式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融合。尤其是学生写出日常花钟相关的表达句式,教师边巡视边快速拍照,然后将学生精彩的当堂练笔作业进行投屏,现场检测并进行评价。这种快捷、便利的方式,发挥了智能手机的多种功能。高效方便,呈现图片可以随意移动、调整位置,而且耗费时间短,有效节省了课堂时间。

学科本质严格把握。一是紧扣语言运用。活动三,品味花开之美。“作者是怎样写花的?好在哪里?”通过还原、比较、鉴赏、交流,引导学生把握语言灵活的表现形式,启发学生掌握写法上的精妙。清代袁枚《随园诗话》——“文似看山不喜平,画如交友须求淡。教师以普通的方式说出花的开发,让学生与课本中表达句式进行对比。引导学生品析语言形式,说出自己的理解。这种形式,能够提升学生语言鉴赏力和语言创造力。二是紧扣思维提升。这节课,教师不断地提示学生,你发现了什么?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能力。从现象中发现本质,提出相关的问题。最后的结语是“观察、观察、再观察。”三是紧扣读写结合。美国文艺评论家罗森布莱特在《文学:一场探索之旅》提出“交融理论”,其中有一个重要的观点是:阅读活动的延伸是写作。教师“帮助学生欣赏文学形式与文学艺术性的最佳方式,就是启发他们进行这类创意写作。阅读教学最终目标是为了运用。课文只是个列子而已,阅读输出结果是写作。让学生写出各自喜欢的花卉,将本文语言形式灵活地转化,实现学以致用、逐步迁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