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教之后(2)
(2022-05-01 23:44:57)
标签:
工作记载 |
分类: 远方之北—教育教研 |
2021年,一个坚持赛教的女孩,终于有了明显的突破。在前几次的比赛中,每次的答辩环节都以卡壳而终结。站在教室前面,弄得较为尴尬。以至于,好几次看到我,都会远远地躲开。
那次,答辩环节的两个问题,不但全部回答对了,且论述的过程说头头是道,理论结合实际,让我们所有的评委频频点头,露出了满意的笑容。结果可想而知,那位教师最终守得云开见月明,获得了县级教学能手的荣誉称号,也替学校在骨干教师总量上增加了一个名额。这样的喜讯,让学校为之兴奋不已。作为县城附近的学校,算是扬眉吐气了一番。对于一所学校而言,骨干教师比例不断上涨,意味着教师专业化建设水平提升,也不用担心某位骨干教师走了,学校失去了主心骨。
我们计时的老师私底下告诉我,她坐在下面看表,对每位选手的表现都有清晰地认识,包括动态地审视。她悄悄告诉我,某位教师与去年相比,明显进步了,语言表达清晰,课堂内容不空洞,对教学环节设计比较务实。尤其是现场的那种从容和镇定,让人觉得在提高。我赞许,嘴角露出了淡淡的笑容,极其认可这位老师的好态度。她不仅仅把教学能手计时当作一项简单的任务来完成,而是看做绝佳的学习机会,来充实自我。这份心思,肯定会激励她在专业发展道路上,有新的进步。
看来,一节好的课,是会有许多共性之处的。即便是不经常授课的教师,一旦看多了,接触到不同类型课,大致也能看出其中的端倪和精妙。好课有许多种样态,或者丰满,内容前后呼应,相互印证,素材呈现多样。或者简约,教学线索清晰,有序推进;或者清瘦,主干突出,分蘖而出的枝条,婀娜多姿,恰当好处;或者有感染力,诵读、表演随机穿插,余音绕梁,让人身临其境;或者思维缜密,环环相扣,让学生触类旁通,实现举一反三;或者逐步推进,前后连接得当,拓展适度;或者先声夺人,铺垫渲染到位,让人沉浸其中;就像各种花卉草木,总给我们不一样的惊艳。
而不好的课,自然有相同之点,听着总想要睡觉,上下眼皮使劲地打架,甚至恨不得时间过得快一点,如坐针毡,味同嚼蜡。我们就能感受到学生,如果遇到不会讲课的老师,那将是多么痛苦的一件事情。作为学生,必须要做出认真听讲的姿态,身子挺得直直的,手握着笔,两眼却极其空洞,但其实内心早已波澜起伏,思绪估计已经飞到窗户外面。
经常有人悄悄地问我,他们不会听课,是典型的门外汉。我则调侃着答复:“其实,谁都会听课。观察学生的表现就可以了。”比如,孩子们参与率极高,双手举得很高,说明老师调动得法、讲授有效。大多数孩子做题都正确了,说明老师精讲精练到位,学生们已经掌握了相应的技能。如果孩子们提出了有价值的问题,老师引导着继续前行,就说明孩子有了较强的学习需求力。从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效果,包括学习动机,就能看出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下。通过观察学生,可以直接获得对教师教学直接评价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