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八汉服古墙侧

标签:
汉服尺八古墙国鹏日本传统文化中国古代音乐杂谈 |
分类: 乐 |
古墙生于浙江永嘉,风姿俊朗,年少多才,底蕴深厚,钻研汉服文化,并一以贯之,其轩辕堂汉服品牌及相关文化论坛在业界享有盛名,去年落叶时分来京,吾与小鸟以素斋款待,晚饭后驱车至故宫午门观景夜谈,语意未尽。今日恰逢爵士上海音乐节,主持完毕后特地拜访其工作室。
一进屋中,便见唐代莲花纹瓦当,而我家中亦藏有战国汉瓦数枚,两夜促膝,自此而始,从瓦当到车马,从和服到汉服,天南地北,但与传统有关,无所不谈,席间亦有婉如清扬来自复旦,国学见地颇深,三人彻夜清谈,好不自在!其间,我谈古琴,彼奏尺八,尺八本为中国古代乐器,前身是羌笛,东汉马融长笛赋中就是尺八,自宋始,渐却被国人丢弃,原为民间乐器的笛箫开始占领了尺八原来的地位,如今只有福建南管和广东音乐中保留部分乐音形制,但器型吹口已改古制,内地鲜有人演奏,精髓尽在日本,国际惯例已把尺八作为日本民族乐器,自遣唐使时代,便有尺八流入东瀛,至今东大寺正仓院和奈良法隆寺还保存有唐制尺八多种,幸有明暗流艺术家尊师遗愿,在中国寻根,定期授课,古墙有缘于日本普化尺八-明暗对山流-第四代传人塚本平八郎跟前学习,虽技未成熟,但韵味十足。兴致所至,便教我试吹一二,尺八墙壁厚于萧,且用竹根制作,音色浑厚暗哑,萧索古朴,颗粒感强。埙和尺八比之笛箫,就像古琴和古筝之间的音色地位和审美的差别类似,我在试吹的时候感觉必须嘴部放松,集中全力方能吹响,尺八古琴本我中华古乐同宗同根之兄弟,古琴如今衰落中稍见小阳春,但尺八却寂寥失传,中国只有极少数人习之,且还不如古琴近年在媒体和适应作品上的曝光程度高,苏州张听(频伽三昧)属于其中名气较高的青年人,http://blog.sina.com.cn/pinqie,但日本尺八艺术流传有序,流派众多,近代又衍生出多种派别,如都山流和琴古流等。除尺八外,古墙还把收藏多年的日本雅乐,尺八,三味线等多种音乐与我分享,让我开启了对日本古典音乐的学习兴趣,一扇侧面窥探中华古乐正音的大门从此洞开。
后到工作室参观,古墙为我讲解古代服装面料款式,以及台湾和日本保留了那些中国古代服装的精髓,并纵论服装发展史,吾兴起试穿拍照,古墙亦拿出家中多种传统器物以助效果,书法卷轴,梅花,窗棂,尺八埙萧,斗笠弓箭,亲为主拍,临行前竟慷慨将此套短打馈赠与我,并行以传统礼节,古墙美意,受之有愧。
写到这里,不仅悲从心生,日本有多少被世界公认的国粹肇始于中土,和服(汉服),茶道,园林,建筑,家具,音乐(尺八,古琴,三味线,筚篥,琵琶等等),歌舞伎(南音南戏),东瀛岛国把我国传统保存得如此之好,而且还有所发挥,在现代化全球化的今天,依然坚守东方古道,世界上很多人在提到东方文化的代表的时候,都把日本和中国并列,不过也是,反过来看看我们中国人保留了多少正宗的东西,我要是一个唐代的人,猛一下子回到如今的东亚三国中日韩,也许我还真的会考虑日本,毕竟这和唐代更近一些,而我们的内地却大拆大毁,巴不得赶快斜下我们几千年的包袱,仿欧赶美,邯郸学步!如今研究真正的中国古代文化,居然要到邻国与海外去搜寻资料和学习,还不得不学习日语!待到国人百年后意识到此举愚蠢之致时方才回来寻根,到那时,我中华传统早已断层无法续接,从这个意义上,无论香港台湾,日本海外能为中华文化保留这么多遗绪,真的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情,也是一件令所有中国人悲哀和耻辱的事情。深夜未眠,以此记之!
最后请好事者安息禁语,我拍的不是日本和服,我喜欢的也不是日本文化,而是我们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浮躁的时代和断层的教育让我们居然六亲不认,不知祖宗面目,无语无奈良许!
古墙及其汉服博客
http://blog.sina.com.cn/guqiangblog
顺便把和张悬张楚及崔建的照片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