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静“间谍案”是“多赢”的“恶搞”
(2009-06-15 10:16:54)
标签:
方静阿忆间谍案批判娱乐 |
我坚持认为,在这个“全民狂欢的时代”,“恶搞”已经成为当下的一种公众舆论乃至公众道德乃至公众生存的承载方式。而方静“间谍案”的始做俑者阿忆大师在向方静道歉时也用了一个很传神的字眼,那就是“笑谈”,并不无深意的说“即使是笑谈”。好一个“笑谈”,恶搞的集体潜意识已经暴露无疑。
只是,让我感到恐怖的是,当阿忆这样来自堂堂名牌大学,当着堂堂名牌教授,出入堂堂大电视台,兼着堂堂大主持人的所谓社会名流所谓社会精英,都开始自觉的投入到“恶搞的大潮”中时,这个社会的底线何在?
阿忆和方静,至少属于“半个同事”关系,因为阿忆也是中央电视台的兼职主持人。虽然方静声称“此生没有与他说过一句话”,虽然阿忆事后解释除敬一丹外,最欣赏的就是方静,但我仍然在方静“间谍案”中看到了“恶搞”的巨大进步。
以前的“恶搞”,是“搞”离自己很远的、不认识的人,现在已经发展到“搞”身边的同事和邻居了,那句很俗的话“兔子不食窝边草”已经不管用了;
以前的“恶搞”,是“搞”得大家大动肝火、多败俱伤,甚至对薄公堂,现在已经发展到主观上的“平静”以及客观上的“多赢”了;
时代在进步,确实如此。
由阿忆大师一手炮制的“间谍案”,在客观上其实导致的是所有涉及方的“共赢”,难怪,阿忆大师的道歉充满了闲庭信步的“淡定”。或许,骨子里,他认定这就是一个“没有失败者只有胜利者”的事件。
这场“间谍案”的第一“受益人”应该是美女主持方静。因为方静为了这件事,一是在新浪开了博客,从此下水;二是第一次“下水”火暴异常,一篇短短的不过二三十字的“声明”截止到6月15日晨点击量已经上百万次了,这样的点击量就是新浪第一博客韩寒也比不过,韩寒的一篇博客点击量也就在10万左右。而且,方静博客从6月11日开博到6月15日,仅发表四篇短文就获得了310万以上而且还在不断增加的浏览量,大有“博客黑马”的架势,这一切,都要拜“间谍案”所赐。
这场“间谍案”的第二“受益人”应该就是“油条大师”阿忆,其不仅声名大噪知名度迅速提高,而且博文点击量也大增,相关博文的浏览量也在90万以上,大有突破百万的架势,而此前大师颇具“学术含量”的文章的浏览量也就在几千到一万左右,现在则迅速的得到“质”和“量”的提升,估计日后的博客要“火”到另一个层次了。
这场“间谍案”的第三“受益人”就应该是网络了。大家都知道,因为金融危机的影响,这半年来,网络的人气已经冷落了不少,如今拜“间谍案”所赐,不仅当事人参与,所有名人草根都参与进来,共同讨论这一“振奋人心”的话题。网络人气获得了自金融危机以来最大程度的回升。在全民娱乐的时代,终于又找到了一个可以从全方位多层次讨论考量的话题。广大人民群众在“娱人”与“自娱”中逐渐变得“开朗乐观向上”起来。
这场“间谍案”的第四“受益人”就应该是中央电视台了。至少,方静主持的中央电视台的相关节目,肯定也一并火暴。难怪,中央电视台对于这样的“含血喷人”一直是不温不火,显得相当的有风度。
试问:这样的“恶搞”,何罪之有!?我想,阿忆之流已经在心里发出这样委屈甚至是愤怒的诘问。
可是,我们听说过“君子有成人之美”的美谈,那里听说过“小人有成人之美”的传言?
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