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股票启明芒格巴菲特穷查理宝典 |
分类: 启明看市博文 |
查理给我指明了方向,让我不再像格雷厄姆教授那样只以折扣价格购买股票,这是查理对我的真正影响。这股强大的力量让我摆脱了格雷厄姆狭窄的视野范围,这就是查理大脑所产生的力量,他扩大了我的视野。
——沃伦•巴菲特
今天再继续上一篇文章的分享,合理价格买入伟大企业,芒格改变了巴菲特。那么如何正确出牌呢?
第四:安全边际
尽管分析极其全面,但查理能忽略那些不重要的细节以及容易让别人掉入陷阱和分心的事物,就像其他领域中的变量一样,投资中的变量也会在这个评估过程中逐渐消失。在分析结束的时候,他已经将候选投资标的精简成一些最显著的因素并对是否进行投资有了充分的信心。最终,评估成了哲学分析而不是数学计算。因为这种分析以及查理积累的人生经历和在认知模式中的技能,最后产生了一种“感觉”。(启明点评:这部分没有重点点评,在其他章节中已经有过分析。巴菲特的老师格雷厄姆生活中美国经济大幅下滑的年度,所以对于企业的安全边际特别强调,芒格有所强调,但不是一个价格或者一种估算方法。下面结合他的评估清单理解更合适点)
第五:评估清单,正确出牌
此时将只剩下尤其优秀的候选投资标的,但查理并不急着买入,他知道正确的评估还需要有正确的入场时间,他使用了另外一种更加严格的筛选方法,即“触发按钮前的清单”,这种方法在评估那些被他称之为“千钧一发”时尤其管用。清单上所列的因素包括:当前价格、成交量以及分析人士的推荐情况如何?
公司会否放弃现有的策略?
当前或者未来的资金运用是否更加合理?
公司是否拥有足够的流动资金,或者必须通过贷款才能获得流动资金?
资金的机会成本是多少以及诸如此类的问题。
(启明点评:在准备不足之下仓促决策是不可原谅的,回想股市投资,我们多少人在匆忙中进行交流,甚至都来不及看看自己买的公司是干什么的。这就是中国大部分普通投资的现状。对比大师们对于一个企业的深入了解,成败在开战之前已经呈现。不打无准备之仗,也是中国各种兵书中多次提及的,可惜到了股市,很多人其实把这里当成了赌场。)
查理这种全方位筛选过程要求决策者拥有相当强的自律能力,且可能会在很长一段时期内“一无所获”。但正如查理说的那样,“在寻找和完善策略或者执行策略中,一个不可或缺的要素就是要努力工作”。对查理和沃伦而言,他们一直都在努力工作,无论他们的工作能否在当前投资活动中获得回报——通常不会马上获得回报。对学习和思考给予比行动更多时间的习惯绝非偶然,这体现出真正的大师们遵循纪律和耐心的特质——对“正确打桥牌”坚定不移的承诺。就像世界级的桥牌大师理查德•济科豪瑟(RichardZeckhauser)一样,查理并不以自己赢了多少为乐,而是以自己打得多好为乐。尽管对芒格和巴菲特而言,打桥牌时取得糟糕的结果是可以原谅的——因为有些结果超出了他们的控制——但准备不足和马虎的决定确实是不能原谅的,因为这些都是可以加以控制的。
所有情况都处在正确状态的情形相对较少,出现这样的情形时,查理确实会进行投资,他可能会进行大规模的决定性投资。不会分批买入,建立“初始头寸”,或者“小规模试探性地投资”,这些行为表明这项投资存在不确定性。查理不会对不确定的投资展开行动,正如他所说的,他在投资中“拥有绝对的耐心和果断”。查理的自信并不来自是谁或者有多少人认同或反对他,而是建立在他所拥有的能客观看待和评估自己的能力之上,这种从容自信让他得以客观地评估自己的知识、经历和想法的正确性。我们再次看到了能起重要作用的个性:自律、耐心、冷静、独立。如果没有这些个性,查理不可能获得如今的投资业绩。
好吧,这是一家出色的公司,但它的价格足够低吗?公司管理人员是否是查理和沃伦所满意的那种人?如果价格低至可以购买的水平,如此低的价格是否有正确的理由,还是因为错误的理由让价格如此之低?事情的对立面是怎样的?我错过了什么可能出错的事情?
(启明点评:我们可以学习大师的方法,模仿他们的思维方式,但是真正到了买入和卖出的一刹那,果断和耐心确实需要无数次历练才能实现的,甚至有些人永远无法实现。但是买入伟大企业,买贵比买错要容易得多。对比中国过去十几年的房价上涨,其实上车没大错。中国股市买茅台和万科的人一样。当然如果拥有了他的这种耐心和果断成功率更大,当然交易的次数也会少之又少。)
在查理的眼中,伟大的商业模式应该是什么样的呢?在他推荐的一些书籍中提供了线索,它们是《枪炮、病菌与钢铁》(Guns,Germs,andSteel)、《自私的基因》(Theselfishgene)、《冰河世纪》(IceAge)和《达尔文的盲点》(Darwin’sBlindSpot),所有这些书都拥有一个相同的主题:关注于之前所提到的“竞争力毁灭”问题并检查为何一些事物能适应环境并存活下来,甚至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占据统治地位。当这一主题被推广至投资选择领域的时候,芒格所钟爱的商业模式就呈现在世人的面前:通过逼得其他同类走投无路而让自己实现繁荣的模式(就像《自私的基因》一书中描述的方式一样),以及通过合作获得优势的模式(如《达尔文的盲点》一书),我们再次看到了芒格在多学科中的熟练运用。有多少投资者曾考虑如此众多和复杂的因素呢?而查理经常这么做,他经常考虑的因素包括转换,比如热力学定律如何与经济学中的定律融会贯通(例如,作为原材料的纸和石油如何成为每家每户大门前的报纸),心理倾向和激励(尤其是由此产生的极度行为压力,有好也有坏),以及长期内基本面因素的持续性(如“护城河”这样的积极因素与“竞争力崩溃”之间一直存在的势不两立的斗争)。在所考虑的非典型因素清单和对各种学科中的熟练运用方面,查理可能是孤独的。(启明点评:芒格提到了一个多元思维机构,其实就是要从不同的学科来反复考虑所投资的标的,同时知道哪些事情不该做,还是回到了能力圈和有舍有得上,越看大师的书,依旧会发现最终投资的成功是需要大智慧的,一两次的对错都不值得一提,持续的获利在于你要想明白如何做好投资。买真正伟大的企业而不是参与股价纯粹的博弈是最好的出路,没有之一。)
“所有聪明的投资都是价值投资——获得大于支出。为了评估股票,你必须评估企业。”
——《穷查理宝典》读书笔记分享08
有兴趣深入交流的朋友,可通过本博首页关注启明公众微信号(qiming9977)或启明新浪微博及粉丝群进行互动交流。
前一篇:大师是如何做投资评估的?
后一篇:2018,投资重“资”轻“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