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摩尔根的果蝇伴性遗传实验分析

(2014-11-22 22:43:04)
标签:

教育

果蝇

伴性遗传

摩尔根

分类: 教学设计及反思

摩尔根的果蝇伴性遗传实验分析

XY染色体区段

实验说明:果蝇白眼基因遗传是伴性遗传的经典例子,该实验是遗传学的经典实验之一,也是说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实验证据。

一、摩尔根果蝇杂交实验

果蝇杂交实验以“白眼性状是如何遗传的”作为果蝇眼色基因遗传研究的基本问题。摩尔根果蝇杂交实验图解如图1。

摩尔根的果蝇伴性遗传实验分析 

 

图1 果蝇杂交实验图解

该实验结果表明,果蝇眼色基因遗传符合基因分离定律,说明果蝇的红眼和白眼是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但与常染色体上的相对性状不同的是白眼性状总是与性别相联系,从而引出另一问题:如何解释这一现象?

二、对白眼性状遗传的解释

果蝇白眼基因遗传是伴性遗传,所以说明基因是性染色体上,作为果蝇和性染色体应该有三个区段(图2所示),基因的位置可能有三种情况,所以要解释上述杂交实验就应该三种假设。

摩尔根的果蝇伴性遗传实验分析

 

图2  XY染色体的区段

 

1.假设1——控制白眼的基因(用w表示)在非同源区1

由于白眼的遗传和性别相联系,而且与X染色体的遗传相似,于是摩尔根及其同事设想,如果控制白眼的基因(用w表示)在X染色体上,而Y染色体不含有它的等位基因(假设1),上述遗传现象就可以得到合理的解释,如图3。 

   摩尔根的果蝇伴性遗传实验分析

图3 果蝇杂交实验分析图解(假设1)

2.假设2——控制白眼的基因(用w表示)在同源区段

如果控制果蝇眼色基因在X染色体和Y染色体上存在等位,摩尔根果蝇杂交实验中的白眼性状遗传现象仍然可以合理解释,如图4。摩尔根的果蝇伴性遗传实验分析

 

图4果蝇杂交实验分析图解(假设2)

3.假设3——控制白眼的基因(用w表示)在非同源区2

如果控制白眼的基因在Y染色体上,而X染色体不含有它的等位基因,则该假设不能解释摩尔根果蝇杂交实验中的白眼性状遗传现象,如图5。摩尔根的果蝇伴性遗传实验分析

 

图5果蝇杂交实验分析图解(假设3)

 

综合上述3种假设,不难看出假设1和假设2均可以合理解释果蝇杂交实验中白眼性状与性别相联系的遗传现象。比较假设1和2,最大差异表现在Y染色体上是否存在控制眼色基因的等位基因。要确定假设谁是谁非,则可以从果蝇杂交实验的反交实验进行论证,假设1和假设2的反交实验图解如下:

 摩尔根的果蝇伴性遗传实验分析

图6 假设1和假设2反交实验分析图解

 

两种假设的反交实验图解说明,假设1反交实验F1出现红眼(雌)︰白眼(雄)为1︰1,假设2反交实验F1均为红眼果蝇,F1结果差异明显。

    结论:要确定控制白眼的基因w,只在X染色体上,在Y染色体上不含有它的等位基因,还需用果蝇杂交实验的反交实验加以论证说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