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知到行的培训回顾和总结”主题分享记录

标签:
培训师苏平培训回顾 |
分类: 培训师修炼 |
时间:2015年6月11日下午 13:30-15:00
地点:中国培训师沙龙(管理员群)
主题:从知到行的培训回顾和总结
分享嘉宾:昆山-苏平老师
整理老师:济南-苯秧老师
案例:
【教师培训师系列】之六:教师培训师培训技能盘点
http://blog.sina.com.cn/s/blog_3e4839f70102vhqu.html
背景:
本次分享的案例,是苏平老师刚刚结束的“教师培训师培训”项目的课程回顾和总结。这个项目从4.14开始到6.2课程结束,一共有5个模块的内容:八大授课方式、问题树课程开发模型、引导技术在培训中的运用、有效互动方法、视觉思维在培训中的运用。6.2一天6小时,我们对这5个模块的内内容进行回顾和总结。 6.11,苏老师带着沙龙管理员群的老师们,针对这个案例,进行“从知到行的培训回顾和总结”主题分享。
【精华版】
一、关于培训回顾和总结的调查
二、案例分析:从知到行的培训回顾和总结
三、回顾和总结本次分享
【现场版】
一、关于培训回顾和总结的调查
摘要:
苏老师通过提出两个问题,引出今天的分享主题。具体内容如下:
1、“您认为:培训回顾和总结的目的是什么?”
2、课程结束后的回顾方法调查
1、现场调查 培训回顾和总结的目的
摘要:
通过苏平老师提问:“您认为:培训回顾和总结的目的是什么?”得到了8条回复,分类后为:(1)讲师技巧(2)课程设计,两个方面都是关于培训师的。而想使培训达到目的,真正的实施主体是学员。
昆山-苏平:请问大家,您认为:培训回顾和总结的目的是什么呢?
济南-苯秧:改善方法和调整思路
杭州-千寻:1、总结得失,提高培训师的技能和水平;2、学员需求提炼
长沙-利芳:找到好的继续发扬,不好的及时调整优化
上海-敖翔:加深记忆,提炼亮点,升华内容,引发思考
上海-Tina:重新做梳理,加深记忆
金华-歆儿:培训反馈,及时调整
昆山-苏平:看来大家都是善于反思的好人
1、为下一次优化做准备
2、改善方法和调整思路
3、总结得失,提高培训师的技能和水平
4、找到好的继续发扬,不好的及时调整优化
5、加深记忆,提炼亮点,升华内容,引发思考
6、重新做梳理,加深记忆
7、培训反馈,及时调整
8、学员需求提炼
昆山-苏平:让我们将刚才大家反馈的8点分为2-3类,可以如何分呢?
上海-Tina:苏老师,您的培训回顾和总结是指对学员还是培训师自己,或是两个?
昆山-苏平:分完就知道了
济南-苯秧:1、讲师技巧,2、学员需求、3、课程设计
苏平:苯秧老师,学员需求的为什么服务的呢?
济南-苯秧:也是为1和2服务吧杭州-千寻:
1、重做梳理、调整思路、加深记忆——培训师技能
2、下一次优化——培训师课件
3、学员需求提炼——学员
昆山-苏平:看来我们需要回到本源,请问:培训的目的是什么?
上海-敖翔:绩效改善
济南-苯秧:解决问题
金华-歆儿:满足需求
杭州-千寻:将“问题”变成“对策”
金华-歆儿:实现效益
昆山-苏平:绩效改善、解决问题等,这些都需要学员学以致用,才能达到吧?
参与的老师们均表示赞同
昆山-苏平:
所以,培训能达到目标,培训后的主体是学员。刚才大家谈到的8个培训回顾的作用,汇总为:1、讲师技巧2、课程设计。两个方面都是关于培训师的。所以我说大家都很善于自省。课前、课中培训师主导,课后的主体是学员。所以,今天我们要跟大家分享的培训后回顾和总结,是指在培训后,带领学员一起来进行的。
2、课程结束后的回顾方法调查
摘要:
通过大家对自己培训后回顾的方式调查,主要有:按照课程目录章节、对课程重点进行再次强调、简单的回顾要点、白板展示思维导图、小组活动等;由此,苏老师提出了:课程回顾时,培训师和学员说话比例的问题,从而导入今天的分享主题。
昆山-苏平:大家平时在一次培训课程结束后,会带领学员做课程回顾吗?
如果做,请分享一下自己回顾的方式
上海-Tina:按照课程目录章节来一一回顾
长沙-利芳:基本是对课程重点进行再次强调
杭州-大树:简单的回顾各要点
上海-敖翔:1、白板展示思维导图2、回顾3、用小活动或者游戏引发对内容的思考和鼓励行动
昆山-苏平:
在课程回顾时,平时是您说得多,还是学员说得多呢?自己说的百分比大概是多少?(按100%算的话)
杭州-大树:80%
上海-Tina:学员多我一般30%吧,主要是引导他们讲出来
昆山-苏平:
今天我跟大家分享的主题是:从知到行的培训回顾和总结。其实是个案例分析,这是我刚刚结束的“教师培训师培训”项目的课程回顾和总结。这个项目从4.14开始到6.2课程结束,一共有5个模块的内容:八大授课方式、问题树课程开发模型、引导技术在培训中的运用、有效互动方法、视觉思维在培训中的运用。6.2一天6小时,我们对这5个模块的内内容进行回顾和总结。我一整天说话不到40分钟。学员反馈:对自己帮助非常大!
二、案例分析:从知到行的培训回顾和总结
摘要
1、案例分析之“培训准备”
苏老师请大家阅读 “教师培训师培训技能盘点” http://blog.sina.com.cn/s/blog_3e4839f70102vhqu.html
(1)早上侧重在“知”的部分,采取提供思维导图框架,请学员分小组进行内容填充的方式进行。
(2)下午侧重在“行”的不是,采取学员事先填写“分享准备表”+现场案例分享的方式进行。
2、案例分析之 “培训现场”
苏老师请大家阅读案例的“培训现场”部分,一起回顾了上午和下午的设计思路。见下表:
1、案例分析之“培训准备”
摘要:
苏老师请大家阅读 “教师培训师培训技能盘点” http://blog.sina.com.cn/s/blog_3e4839f70102vhqu.html
(1)早上侧重在“知”的部分,采取提供思维导图框架,请学员分小组进行内容填充的方式进行。
(2)下午侧重在“行”的不是,采取学员事先填写“分享准备表”+现场案例分享的方式进行。
昆山-苏平:
下面我们就来看我这个案例(见相关阅读内容)从“课前准备”中,我看到了些什么?
上海-Tina:给学员做调查表,依据他们的重点关注方面画出思维导图,依据侧重点,有选择的挑选
杭州-千寻:学员问题的收集与分析提炼
济南-苯秧:借助分享表,让学员回忆培训技能和技能对应的案例,从知到行
昆山-苏平:这个分享值班表,是我在前一周提供给学员,用于做6.2分享的准备模板,请大家梳理所学技能,重点分享一个运用案例
杭州-大树:类似于翻转课堂,把需要在课堂分享的案例,提前备好
昆山-苏平:
我根据学员反馈的“分享准备表”做了汇总。发现了问题:大家最近两个月用到的技能,比实际课程中的内容,少了很多大家觉得这是什么原因呢?
杭州-大树:就像531一样,真正在做的是1,而不是5。懂了,但用起来不顺手或麻烦,就没有用。是原因之一
济南-苯秧:大家可能会用自己最擅长的或者是自己最感兴趣的
昆山-苏平:是的
上海-Tina:也有可能是用习惯了,不想改变
昆山-苏平:没关系的,这个先放着,结合到培训现场的行为表现,就知道原因了,我们继续。正是因为看到这个汇总表中,大家运用得比较少,我才会用思维导图+拼图学习的方式,来帮助大家全面回顾前面5大模块的内容。所以,有了这张思维导图,并且,根据“分享准备表”汇总的运用情况,事先给每个小组分配了回顾任务,借助分享表,让学员回忆培训技能和技能对应的案例,从知到行。
济南-苯秧:5和45这些数字是什么意思呢?
昆山-苏平:
济南-苯秧:案例为计划,是什么意思呢?苏老师,是不是没有案例,写成行动计划了
昆山-苏平:是的,我要求分享自己运用过的案例,有些学员还没有来得及运用,就写一个课程计划
2、案例分析之 “培训现场”
摘要:
苏老师请大家阅读案例的“培训现场”部分,一起回顾了上午和下午的设计思路。见下表:
昆山-苏平:
现在请大家看案例的“培训现场”部分,请问上午的回顾流程是什么?
济南-苯秧:
1、公示各小组作业完成情况和得分,2、抛出技能盘点的5大项,让各小组进行各项的具体进行讨论,补充完整思维导图的内容
昆山-苏平:大家看这里:(一)教师培训师技能回顾这个环节包括
杭州-大树:
这就是回顾和总结的过程,复盘的过程。不会,我觉得小组分享是实际运用,评估和投票是为了反馈
济南-苯秧:不多余,相对来说,分享更重要,评估是为了让大家再熟悉和回忆的
昆山-苏平:
是的!小组分享的过程中,大家会提出疑问,一起讨论,这个过程也是一种强化,评估表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对分享者的评估,另外还有自己的收获。带着任务去听,更能促进思考,所以,评估表的设计,本身就有自我回顾和强化两个部分。
济南-苯秧:是的呢,在评估别人的时候也是自己思考的时候
昆山-苏平:投票,是再次聚焦和强化,有时,一组分享时,其他人没事做,就在刷手机。这样的情况,大家遇到过吗?
参与的老师们均表示遇到过
昆山-苏平:所以,以后记得,给听的人一些任务,别让大家闲着
杭州-千寻:临时加任务吗?
昆山-苏平:千寻,填写评估表,就是任务。这是提前设计好的。上午和下午的评估表,目的不同,内容也不同呢。刚才我们分享了上午的流程,其实下午也差不多
昆山-苏平:我的设计思路:
上午的技能回顾为课程内容的回顾,是知的部分
下午的案例分享是学以致用的分享,为行的部分
在下午的分享中,有学员指定了课程计划,大家就一起讨论、提出建议,再分析利弊,整个就是一个集体备课,巧的是这个小组的主题就是集体备课,这就是个现场的体验式教学了
杭州-千寻:现场体验了,回去集体备课就更方便操作了呢
昆山-苏平:是的,大家讨论很热烈,趁机又回顾了几种引导技术的运用情境和利弊
三、回顾和总结本次分享
摘要:
苏老师运用ORID 的架构,询问大家以下问题,带着大家进行了回顾和总结
1、今天的分享中,我还记得些什么?
2、分享中,自己喜欢/困惑的是什么?
3、今天的分享对大家有什么启发?
4、今天之后,我在培训回顾时,会有哪2个不同的做法?
今天我们主题分享的案例,是一个系列培训的总结和分享;运用ORID进行的部分,是针对今天我们这1.5小时的“培训”做的回顾和总结范例。这两种方式,适用于不同类型和时长的培训回顾和总结,大家可以选择运用。
昆山-苏平:好了,我今天的分享就要接近尾声了,我们也来总结一下吧。
1、今天的分享中,我还记得些什么?
上海-Tina:分享准备表及思维导图的运用,填写两张评估表,自我及他人评估
杭州-大树:培训完后,增加一堂复盘课,从知到行
济南-苯秧:培训完毕后进行内容的回顾
群英-上海-Tina(374024904)
昆山-苏平:2、分享中,自己喜欢/困惑的是什么?
济南-苯秧:喜欢:1、通过案例来分享学到的技能。2、分享的时候进行评
杭州-千寻:喜欢:视觉化展示、从知到行;
上海-Tina:喜欢:通过回顾做出行动计划
烟台-张颖:喜欢:分享时进行评估和投票,相当于再次复习
在分享时,另一部分也在参与(有事做)
昆山-苏平:3、今天的分享对大家有什么启发
杭州-大树:复盘课,要让学员上,学员是主角;要通过设计让其中一部分学员
杭州-千寻:1、分享前期准备做充足;2、培训师引导,学员主导;3、视觉化展示分场合的设计和运营;4、知行合一、评估反馈
上海-Tina:通过回顾投票,加深记忆力,同时也向行动计划靠近
昆山-苏平:4、今天之后,我在培训回顾时,会有哪2个不同的做法?
逐鹿-烟台-张颖:
1、通过复盘由学员主导;2.课前准备工作完善;3、知行结合
济南-苯秧:以学员为主导,进行课程回顾,尽量用本次培训学到的技能进行回顾和分析
杭州-千寻:1、少用PPT,多用脑图和海报;2、现场学员案例演示;3、少说多听多引导
上海-Tina:结合视觉化思维回顾,引导学员挖掘潜在的行动力
论剑-昆山-苏平:
看来大家今天有不少收获
-------------------------------下面是赠品-----------------------------
按照沙龙8年来的惯例每次沙龙活动后一周内容,参加者都要跟帖完成5-3-1作业,否则会失去下次大家活动的机会。http://pxssl.haotui.com/images/smilies/default/sad.gif
不少企业也将 5-3-1计划表,运用在培训后的落地跟进中,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http://pxssl.haotui.com/images/smilies/default/victory.gif
我分享一下当初设计5-3-1计划表的思路是:
5-3-1计划表,分为上下两部分。其中:
上半部分是知,侧重在
真实姓名:
收获和感悟:
课程 名称 |
5项收获 |
3项运用 |
1项行动 |
下半部分是行,侧重在针对一项行动计划的具体措施
课程 名称 |
行动 项目 |
计划具体内容 |
开始 时间 |
检查人 |
追踪情况 |
备注 |
|
|
|
|
|
|
单独 将行动计划列出来,其实也是一种强调,因为我更看重学以致用。
【相关阅读】
培训中如何高效使用行动计划表http://pxssl.haotui.com/thread-8152-1-1.html
这是伯乐老师2015.6.4在海川群进行沙龙游学收获分享的内容,详细解读了5-3-1计划表的内容、使用时机和运用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