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式回应】之:“引导式回应三步骤”分享记录

标签:
培训师苏平引导提问回应 |
分类: 培训师修炼 |
分享大纲:
引导式回应三步骤
一、理解问题
二、了解对方的思维
三、问下一个问题
【精华版】
一、学员提问处理的回顾
(一)学员提问处理的回顾
(二)直接解答问题对培训师的好处
(三)培训师直接回答对学员的弊端
小结:
二、引导式回应三步骤
(一)步骤一:理解问题
通过案例中问题:“课中如何有效回复学员反馈”的回应讨论,苏老师还原了当时的处理方式,一共有三个问题,每个问题有不同的目的:
(二)步骤二:了解对方的思维
(三)步骤三:问下一个问题
小结:
其中,步骤一:理解问题,包括了解学员为什么要提这个问题?他已经知道什么?从这两个问题获得目的地和对方已有的资源和知识。步骤二:了解对方的思维,就是了解对方的旅游习惯;步骤三:问下一个问题,就是通过问题,将其引导到定制的路线上,帮助对方到达目的地。
总结
无论是建构主义,还是引导技术、教练技术,都是在做思维的引导,而非问题解答。成人培训不是信息的传递,而是通过参与、体验和思考进行内化。问题解答者无法有效帮助学员内化,做思维引导者虽然不易,但是我们必须的修炼。
【现场版】
一、直接回答问题对培训师和学员的影响
摘要:
大家反馈的7条学员问题处理方式中,有4条是培训师直接解答。通过讨论,得到了直接回答问题,对培训师有以下5大好处:
同时,培训师直接给出答案,对学员来说,虽然快速得到了答案,节约了时间,但有以下弊端:
小结:
你可以很快告诉学员他们需要的答案,但是,他们遗忘的速度会比你讲的速度快得多;与你解释给他们的事情相比,学员更容易理解他们自己揣摩出来的事情。
(一)学员提问处理的方式
摘要:
苏老师提问:培训中,如果有学员提出问题,您一般会如何处理呢?得到的7条反馈中,有4条是培训师直接解答。
论剑-昆山-苏平:
作为培训师,就算是用演讲的方式进行,通常也会有答疑环节。请问大家:培训中,如果有学员提出问题,您一般会如何处理呢?
论剑-北京-游击:您这个问题很重要咱们课下讨论
论剑-昆山-苏平:吓我一跳,我想着刚开始,怎么就下课了。游击很幽默哦
逐鹿-北京-龙一天:跟课程主题相关回答,不相关就推到培训后或下次解答
海川-杭州-大树:有没有哪个小伙伴可以回答这个问题 找外援;或您觉得呢,视情况踢回去
海川-济南-苯秧:如果是能解答的,就课程告知,如果不能的,课后可以讨论
群英-金华-Joanna林:
如果是能够三句两句解决的问题,可以马上解答,如果是不易回答的问题,会安排在答疑环节,或者是课程结束前答疑。
论剑-昆山-苏平:
培训中,如果有学员提出问题,您一般会如何处理呢?
大家的处理方式有以下几种:
1、您这个问题很重要咱们课下讨论
2、跟课程主题相关回答,不相关就推到培训后或下次解答
3、有没有哪个小伙伴可以回答这个问题
4、您觉得呢
5、如果是能解答的,就课程告知,如果不能的,课后可以讨论
6、如果是能够三句两句解决的问题,可以马上解答,如果是不易回答的问题,会安排在答疑环节,或者是课程结束前答疑。
7、真是个好问题,现在给每个小组分钟时间讨论,一起帮助这个伙伴,解决这个难题
让我们来看看得到的7 条反馈 哪几条是培训师直接解答的?请列出序号
致远-武汉-jennie、海川-济南-苯秧、逐鹿-北京-龙一天、若水-郑州-TONY、论剑-东莞-卿春、致远-深圳-飞扬:
论剑-昆山-苏平:
看来大家已经达成了共识:2、5、6;1、不在课程中解决,所以不在我们今天的讨论范畴内。47、256
群英-金华-Joanna林:是讲师解答,是靠学员讨论解答
海川-济南-苯秧:和把问题抛回给了学员
论剑-东莞-卿春:和让问题从学员中来到学员中去
论剑-昆山-苏平:
大家说得没错!大家还记得今天主题分享的广告词吗?是:作为培训师,如何从问题回答者,转变为思维引导者?请问,256中培训师的角色,是问题回答者,还是思维引导者呢?
论剑-东莞-卿春、逐鹿-北京-龙一天、致远-深圳-飞扬、海川-杭州-大树:回答者
海川-济南-苯秧:4和7属于引导者,256属于回答者
(二)直接解答问题对培训师的好处
摘要:
直接回答问题,对培训师有以下好处:
1、巩固权威
2、节约时间
3、赢得尊重
4、思路顺畅
5、容易控场
论剑-昆山-苏平:大家火眼金睛 !请问作为问题回答者,对培训师有什么好处呢?
逐鹿-北京-龙一天:巩固权威吧
论剑-东莞-卿春:树立威信、节约时间、赢得尊重
海川-济南-苯秧:赢得尊重
海川-杭州-大树:兵来将挡
论剑-昆山-苏平:
1、巩固权威
2、节约时间
3、赢得尊重
兵来将挡,是指?我的问题是:请问作为问题回答者,对培训师有什么好处呢?大树的意思是锻炼培训师的思维还是?
海川-杭州-大树:学员出招,老师接招
海川-上海-番茄: 节约时间。思路顺畅
论剑-昆山-苏平:
1、巩固权威
2、节约时间
3、赢得尊重
4、思路顺畅
我也想到一个: 容易控场
(三)培训师直接回答对学员的弊端
摘要:
培训师直接给出答案,对学员来说,虽然快速得到了答案,节约了时间,但有以下弊端:
1、获得容易,填鸭式吸收,不深刻
2、不会思考或没有主动思考
3、直接给答案更容易忽略和遗忘
4、课程后不易行动
小结:
你可以很快告诉学员他们需要的答案,但是,他们遗忘的速度会比你讲的速度快得多;与你解释给他们的事情相比,学员更容易理解他们自己揣摩出来的事情。
论剑-昆山-苏平:现在让我们换位思考一下:
培训师直接给出答案,对学员的利弊分别是什么呢?
论剑-北京-游击:收获不多
海川-上海-番茄:利:节约时间。弊:获得容易印象不深
海川-杭州-大树:填鸭式的吸引,不深刻
海川-济南-苯秧:不会思考
群英-金华-Joanna林:利:快速得到答案,弊:没有主动思考,被动接受
致远-深圳-飞扬:学员课堂激动,课后不易行动
论剑-昆山-苏平:看来大家的感触很深呀
论剑-东莞-卿春:
我今天看到的一句话刚好可以回答这个问题:你可以很快告诉学员他们需要的答案,但是,他们遗忘的速度会比你讲的速度快得多;与你解释给他们的事情相比,学员更容易理解他们自己揣摩出来的事情。
致远-武汉-jennie:哈 是的 直接给答案更容易忽略和遗忘
论剑-昆山-苏平:
感谢卿春非常恰当的总结!看到飞扬的分享,我想起自己很多年前写的一篇关于执行力的博文,其中有一句话:唯有参与,才有认同,唯有认同,才有执行。虽然谈的是执行力,但跟学员培训后的运用,道理是一样的。大家同意吗?同意请举手,有异议请码字
海川-杭州-大树、群英-金华-Joanna林、逐鹿-北京-龙一天、论剑-昆明-清风、若水-郑州-TONY、群英-汕头-攀攀、论剑-东莞-卿春、致远-深圳-飞扬、海川-济南-苯秧:举手
论剑-昆山-苏平:
尤其是现在的学员越来越年轻,他们很难被动接受并去行动。所以,我们要从问题解答者,转变为:思维引导者。
二、引导式回应三步骤
摘要
经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刚才的反馈中,4、7的做法,培训师的角色虽然不是问题解答者,但也不是思维引导者。
引导式回应的三个步骤就像去旅游,虽然条条大路通罗马。但我们需要找到对方已有的旅游习惯、资源和知识等;然后为其定制一条到达目的地的线路,通过提问帮助对方找到一个个路标,最终到达目的地。
其中,步骤一:理解问题,包括了解学员为什么要提这个问题?他已经知道什么?从这两个问题获得目的地和对方已有的资源和知识。步骤二:了解对方的思维,就是了解对方的旅游习惯;步骤三:问下一个问题,就是通过问题,将其引导到定制的路线上,帮助对方到达目的地。
引子
摘要:
经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刚才的反馈中,4、7的做法,培训师的角色虽然不是问题解答者,但也不是思维引导者。
论剑-昆山-苏平:刚才大家提供的反馈中:
4、您觉得呢
7、真是个好问题,现在给每个小组分钟时间讨论,一起帮助这个伙伴,解决这个难题
这两个已经得到认同:培训师不是问题解答者。那么,是否就是思维引导者呢?
致远-深圳-飞扬:我认为不是思维引导者
论剑-昆山-苏平:飞扬,您的理由是?
致远-深圳-飞扬:
我认为关键词是思维。就某个问题,讲师可以以打举例子方式,给个方向,再引导学员找到答案
逐鹿-北京-龙一天:还有第三种角色
论剑-丁成明:即是问题解答者 也是思维引导者 只是成长的阶段或授课的阶段不同
论剑-东莞-卿春:
我也觉得不算引导者,例如第4个可能会得到这样的答案:我就是不知道才问您的,这样培训师很可能被弹哑了。没有引发学员的思考,依然把问题抛回给培训师
致远-深圳-飞扬:赞同卿春老师,这两种方式,都是问题原样踢回。应该第一步要做的是:一起澄清问题
(一)步骤一:理解问题
摘要:
理解问题,是引导式回应的第一步,包括两个方面:学员为什么要提这个问题?他已经知道什么?
通过案例中问题:“课中如何有效回复学员反馈”的回应讨论,苏老师还原了当时的处理方式,一共有三个问题,每个问题有不同的目的:
1、您说的反馈,是指什么?--澄清定义
2、这个问题,您特别谈到了有效,那么希望达到什么样的效果呢?--明确需求
3、您可以用一句话说下您的问题吗?--聚焦问题
1、如何看“理解问题”
摘要:
理解问题,是引导式回应的第一步,包括两个方面:学员为什么要提这个问题?他已经知道什么?
论剑-昆山-苏平:
感谢飞扬帮我们引出了今天的主题:引导式回应三步骤
一、理解问题
二、了解对方的思维
三、问下一个问题
我们先来看
请问:大家如何看待 刚才这段话呢?
论剑-东莞-卿春:知彼
论剑-北京-游击:要么他知道考察老师水平,要么不知道想知道结果
论剑-昆山-苏平:卿春很简洁 !游击是在猜测学员提问的动机吗?
论剑-北京-游击:对
致远-深圳-飞扬:
第一个是界定:问题的目的,学员想到得到什么样的回复;第二个是了解:学员的现状,它对这个问题解决方案的认知
论剑-昆山-苏平:飞扬的分析很细致,我们再听听其他老师的看法
海川-济南-苯秧:了解学员掌握的情况和困惑的地方
论剑-昆山-苏平:苯秧的概括能力很强
2、理解问题案例演练
摘要
通过案例中问题:“课中如何有效回复学员反馈”的回应讨论,苏老师还原了当时的处理方式,一共有三个问题,每个问题有不同的目的:
1、您说的反馈,是指什么?--澄清定义
2、这个问题,您特别谈到了有效,那么希望达到什么样的效果呢?--明确需求
3、您可以用一句话说下您的问题吗?--聚焦问题
论剑-昆山-苏平:下面,我们就来做个案例演练吧
在6.17杭州《培训引导中的发散和收拢策略》的活动中,有一个环节,是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最急需解决的问题。其中有一个小组的问题是:课中如何有效回复学员反馈。
请问,如果当时的分享嘉宾是自己,您会如何帮助这个小组解决问题呢?
@致远-深圳-飞扬 还记得当时我是如何处理的吗?
逐鹿-北京-龙一天:
o:提出这个问题是当时遇到过吧,能否先说一下当时发生了什么?你是怎么反馈的?R:感觉收效怎么样?
论剑-昆山-苏平:
龙一天 用ORID直接切入到具体情境,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呢?
论剑-昆山-苏平:
龙一天,是否觉得:具体的问题相对容易回答 ?
逐鹿-北京-龙一天:把问题中的反馈聚焦一下直接引导不同的反馈方法
论剑-昆山-苏平:您用的是下切法,将大的问题细化
逐鹿-北京-龙一天:恩,是的,我这面网络不太好回答慢了
论剑-昆山-苏平:没关系的
致远-深圳-飞扬:我印象最深的是,苏老师当时请提问者:您可以用一句话说下您的问题吗?
论剑-昆山-苏平:
飞扬的记忆力很好
在问这句话之前,我其实还问了 几个问题:
1、您说的反馈,是指什么?
2、这个问题,您特别谈到了有效,那么希望达到什么样的效果呢?
请问:这两个问题,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到哪些信息呢?
论剑-东莞-卿春:理解清楚学员的问题是什么
逐鹿-北京-龙一天:明确学员到底想要的是什么答案,明确问题边界
论剑-昆山-苏平:两位老师说得很好!
通过问题1 ,我可以知道:对方是希望解决某个情境的问题,还是某一类情况的问题?
通过问题2,我可以知道:对方目前的现状(无效的情况)
问题1,其实是可以了解到具体情境的,跟一开始就问情境的区别是,对方主题说出自己的需求。如果一开始就切入情境,可能会带有培训师自己的预设,有将学员误导的风险。因为问题的层级不同,希望得到的答案也不同。有时,学员希望我们提供原理、原则;有时,学员希望我们提供方式、方法。所以,通过开放式问题,让学员自己梳理:希望得到什么样的答案。
关于刚才的分享,大家有什么疑问吗?若无 ,请举手;若有,请码字
致远-深圳-飞扬、逐鹿-北京-龙一天、若水-郑州-TONY、论剑-北京-游击、论剑-东莞-卿春、群英-金华-Joanna林、海川-杭州-大树:举手
论剑-昆山-苏平:
我通过问题 1、2,引导学员去思考: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然后,在通过 请其用一句话表达自己的问题,进一步明确问题
这是一个从发散到聚焦的过程
(二)步骤二:了解对方的思维
摘要:
了解对方的思维或想法,也就是从问题到达答案之间的路径。因为我们今天的主题是:从问题解答者,到思维引导者。所以,我必须要了解对方的思维模式、方式和想法,才能有针对性地引导。
论剑-昆山-苏平:
下面我们来看引导式回应的步骤二、了解对方的思维
可能有些老师觉得很奇怪:步骤一已经明确了对方的问题,为什么不直接告诉答案,还要了解对方的思维,是否跟第一步重复了?大家是怎么看的呢?
论剑-昆明-清风:不重复
论剑-东莞-卿春:是否是了解了对方的思维才能更好做引导对方去思考
致远-深圳-飞扬:发现对方处理此类问题的短板,方便对症指导
海川-济南-苯秧:了解思维是为了了解需求,以保证能回答学员想要的结果
论剑-昆山-苏平:
清风是投其所好给答案
卿春和飞扬是对症下药做引导
苯秧从需求出发确保结果
其实我们刚才 的过程,就是了解大家的思维,对吗?
致远-深圳-飞扬:是的
海川-济南-苯秧:今天的话题很好,理解起来有点难度呢
论剑-昆山-苏平:苯秧,您觉得哪个点比较难?思维引导比直接给出答案 难,还是 ?
海川-济南-苯秧:是的,思维引导,比直接给出答案难
论剑-昆山-苏平:
致远-深圳-飞扬:这个步骤,我理解是贯穿整个过程的吧。
论剑-昆山-苏平:
飞扬说得没错 !不仅仅是培训,在日常的沟通中,我们也需要随时了解对方的思维,也就是对方的想法。
很多时候,对方的问题,只是思维的结果。其中大脑中思考的过程,我们并不知道。
论剑-昆明-清风:怎么了解?我想知道下面:如何提问?如何判断对方是哪种思维?
海川-济南-苯秧:第一个步骤是关键呢,就是尽量把问题聚焦是吧
论剑-昆山-苏平:清风,通过提问来了解。例如:刚才我的问题:
下面我们来看:引导式回应 的步骤二、了解对方的思维
可能有些老师觉得很奇怪:步骤一已经明确了对方的问题,为什么不直接告诉答案,还要了解对方的思维,是否跟第一步重复了?大家是怎么看的呢?
针对这个问题,有包括您在内的思维老师进行了反馈。从中,我看到了大家的思维方式:
清风是投其所好给答案;卿春和飞扬是对症下药做引导;苯秧从需求出发确保结果
苯秧刚才分享:“第一个步骤是关键呢,就是尽量把问题聚焦是吧”。可能用“明确”来替代“聚焦”会更准确。聚焦只是一个点,明确就包括了对方提问的动机、问题和已知的内容。苯秧,您觉得呢?
海川-济南-苯秧:明确是我们的目的,聚焦只是方式
论剑-昆山-苏平:
说思维 有点虚,我们可以理解为想法、看法和观点等。思维比较隐形,想法、看法和观点等,是思维的外显的表达方式。
关于上面的内容,大家还有疑问吗?若无,请举手 若有,请码字。
逐鹿-北京-龙一天、若水-郑州-TONY、海川-杭州-大树、群英-金华-Joanna林、海川-济南-苯秧:举手
论剑-昆山-苏平:
关于步骤二,我们也可以理解为:了解对方的想法。
摘要:
当您通过步骤一知道对方要问什么?又通过步骤二的提问,得到了对方的想法,下一个问题,就是在对方的想法和答案中间,牵一条线。如果一个问题不够,可以两个,最终的目的是引导对方自己找到答案。
论剑-昆山-苏平:下面,我们看引导式回应 的步骤三、问下一个问题。看到这个步骤,大家是否觉得有点失望呀?
海川-济南-苯秧:有点好奇
逐鹿-北京-龙一天:不知道怎么进行下一步提问了
论剑-昆山-苏平:大家来看我刚画的这个图
看到这个图,大家有什么新的想法了?
海川-济南-苯秧:下个问题是不是就是引导针对提出问题思考的问题
论剑-昆山-苏平:苯秧 这句话可以再组织一下吗?
海川-济南-苯秧:问题解决的思考
论剑-昆山-苏平:很棒!
逐鹿-北京-龙一天:前两步搞好了是不是问题自然就有了?
论剑-昆山-苏平:
龙一天说得没错!大家从图上可以看到:步骤二、三离问题的答案越来越近了。当您知道对方要问什么?又通过提问,得到了对方的想法,下一个问题,就是在对方的想法和答案中间,牵一条线。如果一个问题不够,可以两个,最终的目的是引导对方自己找到答案。这个过程,就像去旅游,条条大路通罗马。
但我们需要找到对方已有的旅游习惯、资源和知识等;然后为其定制一条到达目的地的线路。
海川-杭州-大树:这个比喻非常好
论剑-昆山-苏平:谢谢大树的鼓励
。那么,如何定制到达目的地的线路呢?就是通过问题,为其设置一个个的小地标,帮助对方一步步接近目的地。关于上面的内容,大家有疑问吗?若无,请
海川-济南-苯秧、逐鹿-北京-龙一天、若水-郑州-TONY、海川-杭州-大树:举手
总结
摘要:
无论是建构主义,还是引导技术、教练技术,都是在做思维的引导,而非问题解答。成人培训不是信息的传递,而是通过参与、体验和思考进行内化。问题解答者无法有效帮助学员内化,做思维引导者虽然不易,但是我们必须的修炼。
论剑-昆山-苏平:分享已经接近尾声了,为了帮助大家梳理思路。请大家用一句话作为今天的总结吧
海川-济南-苯秧:通过问题的转化,理解学员的问题,了解学员的思维,引导配合学员解决问题
海川-杭州-大树:引导就是利用学员的已知,引向学员想去的目标(未知)。
致远-深圳-飞扬:理解学员提出的问题,按照她喜欢和擅长的习惯或方式,给到解决的路径
论剑-昆明-清风: 飞扬老师精准
逐鹿-北京-龙一天:明确问题、理解思维栽种路标引导学员自己找到答案
论剑-昆山-苏平:特别注意到飞扬的最后的几个字 “给到解决的路径” , 而非答案。太棒了
致远-深圳-飞扬:谢谢大家鼓励
论剑-昆明-清风:引导就是通过设计的问题,让学员通过问题到达目的地,一个轻松之旅
论剑-昆山-苏平:恭喜大家的得到
我的结束语:
无论是建构主义,还是引导技术、教练技术,都是在做思维的引导,而非问题解答。成人培训不是信息的传递,而是通过参与、体验和思考进行内化。问题解答者无法有效帮助学员内化,做思维引导者虽然不易,但是我们必须的修炼。大家一起加油吧!
下周四管理员群分享公告:
主题:引导式回应三步骤 案例演练
时间:下周四 下午13:30-15:00
地点:中国培训师沙龙管理员群
分享嘉宾:苏平
请大家事先准备学员提问的案例,私聊发给我。感谢大家的参与和智慧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