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堂好课可以从十五种精彩的课前导入开始(3)

标签:
教育课堂教学 |
分类: 教学研究 |
创设情境
执教老师/田丽星
老师们会怎么上平移与旋转?这位老师与众不同!
开场,老师问:“每天王老师走进咱们班,很多同学都已经到校了,那你们是怎么到学校来的呢?”学生回答:“我是自己走路上学的。”“我是爸爸开车送我来上学的。”“我是自己骑自行车来的。”
老师趁机问:“像人在行走,自行车、汽车在行驶,我们都可以说它们在运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物体或人在运动?”学生想了想回答:“我看见过火车在行驶,是一种运动。”“电风扇工作的时候,是一种运动。”
老师接着引导:
(学生表演,进一步感受平移和旋转现象。)
生:(走到讲台前翻了翻侧手翻)这就是一种旋转。
生:(走到讲台前,沿直线跑了一段距离)这就是平移运动。
生:(走到讲台前,转了个圈)这就是一种旋转。
看点:教师创设情境,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认知基础、参与的热情充分地调动了起来,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去想、去说、去做,在交流碰撞中积累关于平移与旋转的感性认知。
设置悬念
执教老师/宋波
悬念可以造成一种急切期待的心理状态,具有强烈的诱惑力,能激起探索、追求的浓厚兴趣。(多媒体课件出示一休的图片)
师:大家认识他吗?这是一休,一个聪明又可爱的日本小和尚。(停顿)天皇嫉妒一休的聪明与勇气,处处为难一休。有一天,天皇把一休关进了死牢。按照法律规定,死囚在临刑前还有最后一次选择生死的机会,那就是大法官拿来一个盒子,里面装着“生”和“死”两张纸条,一休摸到“生”则可以生还,摸到“死”便会被天皇处死。
师:你们认为一休摸纸团会出现什么结果呢?谁能用“可能”说一句话预测一下结果呢?
生:他有可能摸到写有“死”的纸团。
生:一休可能摸到写有“生”的纸条。(师板书:可能)
师:可天皇偏偏想让一休死,于是天皇派人偷偷拿走了盒子里写有“生”的那个纸团,换成了一个写有“死”的纸团。这回,同学们想一想,结果会怎么样?谁能用“一定”或“不可能”来预测一下结果?
生:一休一定会摸到写有“死”的纸团。(师板书:一定)
生:一休不可能摸到写有“生”的纸团。(师板书:不可能)
师:一休难道就真的没有救了吗?其实生活中有许多一定发生、可能发生、不可能发生的事情。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生活中的可能性,相信通过我们的学习,我们一定能救出聪明的一休。(师板书:可能性)
看点:课的一开始,教师就合理巧妙地设置悬念,便可以充分激起学生的好奇心,把学生的思维推向“心求通而不能,口欲言而非达”的愤悱境地,引起学生对学习新知识的强烈探究愿望,从而把学生带入更广阔的数学天地。
韵律诗导入
执教老师/郑爱军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谁吗?对了,是白雪公主,这一节课老师要带领大家到那个时代去玩玩,学学英语。利用电脑课件“启动”“时间隧道”:“what
师:我们先跟白雪公主一起跳舞吧。
(学生一边跳舞一边念韵律诗。)
生:I like Peter,Peter likes me .Peter likes peaches .I like peaches .Peter like pears .I like pears .I like Peter ,Peter likes me .
看点:兴趣是儿童学好英语的关键,根据儿童喜欢听故事,好奇、好动的特点,一上课,即以白雪公主的故事引入,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教师带领孩子和白雪公组合一起一边跳绳,一边念韵律诗,节奏感强的韵律诗一方面是课前热身,调动一下学习气氛,同时也让学生初步感知本课的新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