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课堂教学的50个细节(2)

(2022-04-15 17:15:24)
标签:

教育

课堂

教学

分类: 教学研究

教学方法探索

1)无需举手,自由发言

三条基本原则:女生优先,男同学要谦让女同学;

前排优先,当前后排同学同时站起来时,后排同学应该谦让前排同学(因为前排同学往往看不到后排同学与他同时站起来了,但是,后面一个机会就应让给后排同学,如果他愿意发言的话);

经常发言的同学应谦让较少发言的同学,课堂秩序力求做到不乱。

课堂教学的50个细节(2)

2)零散的提问

一般说来,课堂上的提问从智慧含量来说,大致有四类:

记忆性问题,通过回忆相关知识可以回答的问题;

理解性问题,需要用自己的语言来解释或者说明事物与事物关系的问题;

应用性问题,将学习的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评价性问题,对所学知识进行评判分析,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认识。

四类问题,包含的智慧有低到高,不断深入。

3)热闹的角色扮演

如果角色扮演离开了教学的特定目标以及教育教学的具体要求,那么,它就只具有手段的意义了。

没有目标,失却了内容,单一的角色扮演即使再能活跃课堂气氛,也失去了针对性和实效性。

新课程绝不是离开内容、离开知识结构、离开知识授受来谈课程的,它要求改变的是课程的承载方式以及内容的展现形态。

4)捂住对方嘴巴的“讨论”

一次在小学听课,看到了这样一个场景:老师布置了讨论任务,学生开始分小组讨论。

讨论中,学生争相发言。一个小朋友为了争得发言的机会,用手捂住了另外一位小朋友的嘴,以便自己能够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

被捂住嘴巴的那位同学,急乎乎地要把对方的手拉开,也想说出自己的想法。

老师没有注意到这一场景,讨论仍然“热烈”地进行着。上述场景的出现,反映出的是学生并没有掌握的讨论的要求,还不知道如何参与讨论,不懂得如何分享他人经验。

“教学”这个词语在中国表达的含义与西方有着显著区别,那就是既包含“教”,也指代“学”,是教与学的统一体。

“教学”的这个含义不能总停留在表面上,在方法等方面也需要加以体现。讨论方法的开展,不能遗漏掉教学的另一方——“学生”。

5)学生忙讨论,教师忙板书

学生如何形成讨论的习惯,如何真正与他人分享,如何学会与他人合作,如何与他人交换思想,如何说服他人等,这些问题都或多或少在学生讨论中存在。

如果失去了教师的指导,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讨论在一定程度上也就流于形式了。

学习方法的指导是在学习过程中完成的,学生学习问题的发现与解决是在师生交往中进行的。教师的指导与学生的学习要保持同步状态,而不是异步状态。

南辕北辙的教与学,两相错位的教与学,是没有对话、缺乏共生的教与学,也是难以达到教学目标的教与学。

6)没有学习伙伴的学生

“自主择伴,结对学习”的初衷,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互助中习得知识,在合作中掌握技能,在分享中提升本领。

但在实施中,确实有一些意想不到的情况,比如,很多学生的学习伙伴并不是同桌,都需要离开座位,找到自己“心仪”的伙伴,而这个过程往往将教学实践拖长,伙伴相见,也需要一定时间才能进入学习状态。

同时,也确实会出现个别同学没有伙伴的状态。对于这些问题,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阶段,需要加以考虑,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7)眼花缭乱的多媒体

整合是浑然一体,整合是两相融和,整合是彼此协调,当今的课堂还没有做到这点。

什么时候才是真正达到整合,那就是没有让学生感受到多媒体存在,没有觉得多媒体多余,没有为多媒体过多吸引自身的注意力,没有觉得课堂知识与多媒体不相一致的时候。

换句话说,是让多媒体回归其“手段”特性,而任何手段都是为目的服务的,是服从于目的的。

8)没有板书的课堂

板书展现教学的整体架构,体现本节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是教师所关心同时也是学生巩固知识、形成对知识整体认识所需要的。

9)拖堂的几分钟

作为管理者最应该掌握的三种能力分别是:信息沟通能力、时间管理能力、团队建设能力。

时间管理的艺术,同样是教学的艺术;时间统筹的能力,同样是教学的能力。

10)溜走的“教育性渗透”良机

这个场景中蕴含的问题,就是教师没有捕捉到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良机。而是让这个机会在自己的指尖悄悄滑落了。

教育性渗透,既体现在教学准备阶段教师在分析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特点基础上的有意设计,也体现在教学实施阶段课堂上出现一些随机事件时教师对其中“教育性”因素的把握与运用。

渗透是不露痕迹的,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整合是水乳交融、浑然一体的,是两相融通、相得益彰的。

渗透得当,学生无意获得的思想规范意识就强;整合妥帖,学生就会自然而然习得知识中所蕴含的价值观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