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名师、名家心目中的好课观

(2021-12-08 22:47:03)
标签:

教育

课堂

教学

分类: 教学研究

评价一节课有多个视角,视角不同,对好课的看法也不同。下面收集的名师、名家对好课的看法对我们正确解读一节课好坏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名师、名家心目中的好课观

河南省特级教师宋伟富谈一堂好课有两个”点”

1.从状态上看,一点是“动”(让学生动起来.关键是思维的“动”,“让学生思维动起来的课,就是好课”).

2.从效果上看,一点是“成长(或曰‘发展’)(“能促进学生成长的课,就是好课”)

华东师大教授崔允郭提出一堂好课的三个要求

1.教得有效,

2.学得愉快,

3.考得满意.

长春教究室副主任白智才提出一堂好课要有“三度”

1.教学目标的达成度(预设性目标、生成性目标).

2.有效思维的时间长度(思维过程、思维量、思维度).

华师大巢宗祺教授提出好课必须具备四点

1.这节课本身有意义.

2.这节课有效、真实.

3.师生情绪饱满.

4.师生才智得以充分展现.

华师大叶澜教授提出好课必须具备“五实”

1.有意义的课 ——扎实.

2.有效率的课 ——充实.

3.生成性的课——丰实.

4.常态性的课——平实.

5.有待完善的课——真实.

上海教研室主任孙元清教授提出好课必须具备“五有”

1.有效——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2.有质——回归学生.

3.有度——活动量、思维量、节奏、负担等调节适度.

4.有变——预设性、生成性、机智应变.

5.有神——敢质疑、敢批判、敢创新.

苏州大学朱永新教授提出好课必须具备“六度”

1.参与度:全员参与、全程参与、有效参与.

2.亲和度:主客体之间、教学环节之间.

3.自由度:时空上、学习面貌、训练中.

4.整合度:三维目标整合、教学方法、手段与目标整合、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

5.练习度:有动口、动手、动脑的全方位训练、体现学以致用意意识、练习题.

6.延展度:时间上、内容上、教学生成上、学生发展上.

浙江大学盛群力教授提出好课必须具备“六项”

1.80%的学生达到80%的具体目标.

2.任务定位准确、目标具体完整并向学生有所交待.

3.目标、策略(方法)、练习与测试对应匹配.

4.了解学生情况,利用学生已有经验.

5.学生参与度大,师生、生生交往力度强,学生在课堂里有心理安全感及心理自由感.

6.课的结构合理完整,进程有序.

辽宁省特级教师徐世贵提出一节好课的“七字”标准

1.

真实:看是否尊重事实、讲究实际.

真诚:看是否用“心”上课.

真为:看是否关注学生.

2.

目标实:看教学任务是否明确.

内容实:看教材处理组织是否得当.

方法手段实:看是否选择运用得当有效.

学习指导实:看教知识同时是否教方法.

3.

观念新:看是否以学定教、顺学而导.

设计新:看教学设计是否巧妙有智慧.

评价新:看评价是否恰当合理.

4.

问题提出活:看是否激起学生兴趣和思考.

学生活动活:看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

教师调控活:看课堂动静结合活而不乱.

5.

教学激情:看教师教学是否有感染力.

教材情感:看教师对教材的体悟.

人情味:看教师是否有亲和力.

6.

教学素养:看教学基本功和智慧.

教学特长:看教师优势和绝活.

教学特色:看教学艺术.

7.

教学效果:看三维目标达成.

教学效率:短时高效.

特级教师李镇西谈一堂好课的八个""

1.激发兴奋点——“课堂不是教堂,教师不是牧师”一堂好课必须要从上课伊始就牢牢抓住学生的兴奋点.

2.抓住中心点——要始终围绕主题创设情境,最终要回归课堂,进行知识整合.

3.突破疑难点——这是对老师最基本的要求.好的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设疑启思,“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传道授业解惑”是教学的目的,也是教师的天职.

4.找准切入点——把握好知识结构的衔接,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要多举学生身边的例子,让学生有感而发,最贴近学生的事例才会让学生感到亲切,而不感到神秘.身边的才是最接近、最亲密的.

5.理清知识点——知识是教学成功的载体.抛开知识空谈素质,是空中楼阁.

6.培植发散点——要注意相近知识的链接类比,相反知识的比较鉴别.注意对学生思维的启发,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7.明确得分点——课改也不能抛开考试,应试能力也是一种素质,一堂好课应该知识严。要注意帮学生理清知识点到得分点到采分点的链接,规范学生的答题.

8.课堂生成点——高效的课堂,应该有课堂生成,这样足显教师之智慧,学生之合作.牢牢的抓住学生的临时生成的闪光点,将它放大,这样才能真正的激发出学生思考的兴趣和回答问题的乐趣.因为这一切是自然的,不是为了迎合老师而回答的,而且老师也没有显示出自己强势的地位,没有非要把学生带入自己的预设中.

上海师大教授王荣生提出一堂语文“好课”的94档累进标准

最低标准:教师知道自己在教什么

1.教师对所教内容有自觉的意识.

2.所教的是“语文”的内容.

3.教学内容相对集中.

较低标准:教学内容正确

4.教学内容与听说读写的常态一致.

5.教学内容与学术界认识一致.

较高标准:教学内容的现实化

6.想教的内容与实际在教的内容一致.

7.教的内容与学的内容趋向一致.

理想标准:语文课程目标的有效达成

8.教学内容与语文课程目标一致.

9.教学内容切合学生的实际需要.

华东师大教授郑金洲提出《课堂教学变革的10个要点化》

1.课堂教学生活化.

2.学生学习主动化.

3.师生互动有效化.

4.学科教学整合化.

5.教学过程动态化.

6.教学资源优质化.

7.教学内容结构化.

8.教学策略综合化.

9.教学对象个别化.

10.教学评价多元化.

(枫叶教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