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提问墙:汇聚十万个为什么

(2021-12-09 13:18:01)
标签:

教育

课堂

教学

分类: 教学研究

谭 娥

镜头一:课堂上我刚刚抛出问题,就听到这样的声音:“老师,我知道……”小M边举手边喊道。“老师,是这样的……”小L也是管不住嘴的孩子,常常在课堂上就这样喊出来了,却又在一秒钟后捂住了嘴巴,知道嘴巴又“漏风”了。看到这一幕,我哭笑不得。

提问墙:汇聚十万个为什么

其实,这样的场景在低年段的教室里每天都会上演,爱说、问题多、自我约束力差,给人最直观的感受是孩子课堂纪律差,总是在课堂上直接喊出答案,导致其他孩子不爱思考了。但反过来想想:爱说,爱问,课堂上反应快,不正说明这样的孩子思考力强,思维敏捷吗?

于是,“老师,我知道答案……”就脱口而出了。孩子心里可能是这样想的:我是想举手的,但又怕老师不点我,所以就喊出来了;因为我知道答案,想告诉大家。孩子想说,但怕没有机会。因此教师首先要给孩子创造机会,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教师要给每个孩子表达的机会,让他们在小组内畅所欲言。比如《树和喜鹊》一课,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你有什么疑问?在自读课文环节里,教师要给孩子创造在组内交流的机会——读完这篇课文,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发现?每个孩子在小组内说出自己的收获,小组说完收集意见,让小组代表发言。这样就避免了始终只有个别孩子在说的情况,同时让那些思维敏捷的孩子不用担心自己没有机会表达。

镜头二:在《树和喜鹊》课上,有孩子提问:老师,后来种了许多树,这些树是谁种的呢?许多喜鹊是从哪里飞来的呢?这样的提问时不时就会在一年级的语文课堂上出现,甚至还有很多天马行空的想法蹦出来打断教学,稍不留意就被孩子带偏了。围绕教学目标,这些问题都不是我在这节课上想要的,怎么办?

直接打断,拉回到我的教学目标上来吗?肯定不行,孩子的童真和好奇心正是这个年龄段的特点,教师更应该保护好孩子的这份好奇心。反过来思考,难道这节课要抛去我的教学目标,围绕孩子的提问来展开吗?我们知道,一节语文课应该收放有序,而围绕文本的内容展开,指向学习目标,防止各种干扰出现,叫“收”,但如果都是收,就会比较机械和呆板,所以必要的时候需要放。

经过一番思考后,我在教室里设计了一面“提问墙”,主题是“我的十万个为什么”。当孩子在课堂上的提问与教师的教学目标相差甚远时,我们鼓励孩子:“你真是一个爱思考的孩子,你的问题真有趣!把你的问题放到提问墙上吧,下课后我们一起来思考。”

每周,我会利用一点时间集中解决孩子们的这些问题,让这些问题引起大家的共同思考,共同解决问题,既给了孩子一个提问的机会,又保留了孩子的好奇心。

世界万物对孩子来说都是全新未知的,10岁以前的孩子正处于对世界充满好奇的阶段,需要给予鼓励并引导,让孩子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

(作者单位系湖北省神农架林区创新实验学校)

(中国教师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