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备课浅析

标签:
教育语文课堂教学 |
分类: 教学研究 |
一、正确处理“三对关系”
教师应认真处理好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材、学生和教材这三对关系,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这一桥梁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从而在教学环节的设置、课堂组织方式的确立方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不是搞生搬硬套的牵引,也不是将学生一步一步带进教师所预先设置的陷阱。
二、实现四个转变
担任课改任务的教师,应该实现四个转变,即变写教案为备课,转变教师角色,变课堂为舞台,变简单提问为牵引。我们应该从教师的备课开始,我们所设计的问题应该是开放的,对学生的回答也应该是开放的,不应该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对于学生有失偏颇的答案也应该想想是否有一定的可取之处,对于原则上的问题当然是应该予以纠正的。总之,在课堂提问上,教师应该多引导。
三、抓住五个要素
备课的过程实质上是教师自身专业成长的又一次提高,在备课中完善自身的专业知识,增长其他们的知识。
1.要备好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一节课既要让学生学到一些基础知识,如字、词等,同时也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能力,在语文课堂中,不象一些理科课程,能力的体现往往在实践操作上,作为语文来说,能力的表现在于阅读与理解能力、对作品的感悟能力。在备课中要明确讲授的过程与方法,也就是一节课采取什么方法来达到教学目的,如我们常说的问题法、讨论法、演讲法等,再说明确一点就是要设计整个课堂的流程设计。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具有人文性与工具性相统一的特点,而人文性在初中来说就更是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备课不能忽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设计。
2.要备课标。课程标准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指明灯,教师在备课之前应该认真的理解课程标准,为自己即将展开的教学活动找到坚实的基础。
3.要备学生。课堂的主体是学生,一切教学活动都必须围绕学生这一主体,要尊重学生的权利,给予他们发表自己看法的机会。因而教师在备课中,所设置的教学环节、教学问题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心理等因素,多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
4.要设计好课堂中的师生活动。课堂的气氛是否浓烈,学生的投入是否到位取决于教师的精心设计好课堂中的师生活动,教师在设计师生双边活动时不能花草太多,显得华而不实,师生的互动一定要考虑到是否能实现教学目标,实打实,切忌走马观花,形式可以是多样的。
5.要及时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是教师教学的成败的自我消化处理的过程,当前,教师不够重视教学反思的写作,有的没有深层次的教学心得体会,教学反思实际上就是经验积累的过程,因而,要重视每堂课的教学反思的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