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古代诗歌语言的变形及其把握

(2021-10-06 17:11:03)
标签:

教育

语文

课堂

教学

分类: 教学研究

龚志华

了解我国古代诗歌语言的变形规律,能帮助学生迅速进入诗歌的语境,从而把握诗歌的情感。

古代诗歌语言的变形及其把握

我国古代诗歌语言的变形,总体来说,有如下三种情况:

一是颠倒词序。

如《念奴娇·赤壁怀古》如下诗句就涉及到词序颠倒: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这几句按正常的词序应该是:

神游故国,应笑我多情,华发早生

苏轼为何要变序,依笔者来看,一是为了照顾词的格律,二是为了突出强调。但是我们读这首词,就不能机械对译,要进入诗歌意境和诗人思想。

按调整后的词序我们明白诗歌的思路由赤壁景象、赤壁英雄转入了对个人身世的感慨。

赤壁之战、赤壁英雄周瑜引起了词人苏轼的感象,好像他的灵魂向远古游历了一番,由于自作多情,难免早生华发,所以只好自我嘲笑一番。

从词序调整到情景的还原中,我们可以深切地感受到苏轼的人生感慨,年纪已高,却功业无成,对比起周瑜破曹时才只有三十四岁,而他却在赤壁矶头怀古高歌,自然有一种酸苦之味。

再如2014江苏高考卷所考诗歌《访隐者不遇成二绝(其二)》同样涉及到词序颠倒:

城郭休过识者稀

这一句的正常的词序应该是:

休过城郭识者稀

意思是不要经过城郭,因为认识他的人少。

经过词序调整,我们就可感知城里少有人知的,当是隐士了。

词序颠倒虽是古诗语言组织中的很少一块,但于高中生来说,却成了拦路虎。它是诗家语构成的一大方法。作为高三语文教师要提醒学生不要机械对译,要放在整个诗境中考察,调动想象、经验,进行还原,力求回复古诗现代版模样,从而加以准确理解。

二是改变词性。

主要有如下几种

1、形容词作动词

如蒋捷《一剪梅》中的如下诗句就有这类活用: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这里“红”和“绿”本是表示色彩的形容词,在诗句中用作动词,讲为“使……变红”“使……变绿”,道出了感叹时序匆匆,春光易逝的这份儿“着色的思绪”。

三是省略句子成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