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作文”教学的策略

标签:
教育语文课堂教学 |
分类: 教学研究 |
丁维升
快乐作文是采用多种方法让学生在轻松、愉悦、自信的氛围中,积极主动地抒写表达,使作文成为学生自我的需要,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在持久的快乐习作中,实现每一个人的长远发展。
我们以开放的心态,崭新的理念,丰富教学内容,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营造开放的作文课堂,实践新颖的评价方式,从而让学生在快乐中写作,在写作中享受快乐。
一、快乐观察,积累素材
生活是生命的溪流。“生活是写作的唯一源泉”。快乐作文以生活为主线,鼓励学生自主地表达自己熟悉的生活,用我心思我事,用我口抒我情,用我手写我心。心里怎么想就怎么说,任何时候都不要去努力猜测别人听了你的话会对你怎么样。
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天下事,关注身边的人、事、景、物,从生活中选取素材,提倡写真实的生活。只有生活真实、感情真挚,文章才会感人,才会充满生机和活力。我们以生活为主线,要善于捕捉学生生活的资源,把学生生活中的资源,作为张扬学生个性的源泉。在现实生活中,养成学生乐于探究和勇于实践的精神,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的责任感,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及良好个性品质。
开学初,让学生撷起暑假生活中一页页值得回忆的美好生活片段。把假期中看到的、听到的、做过的事情在班内互相交流。活动前,教师要创设一种宽松、和谐的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要给学生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每一位学生,都能讲述一个动人的故事:也许是一段真实的经历,也许是一段美丽的传说……在这种心与心的碰撞中,学生可以了解许多风土人情,会有许多感人体验收获。然后,用一段话把自己的小故事写下来。这样,不但提高了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而且开阔了眼界,促进了学生间的情感交流、资源共享。生活是心灵的栖息地,作文和做人一样,都离不开真正的生活。
校园中的花草树木要长得美茂,必须依靠深厚的土壤培植。生活就是“快乐作文”生长的土壤。以生活为主线,就是要让学生充分感知生活,真正体验生活,用心思索生活,全面理解生活,引导学生用真实的笔触抒写生活。我们语文老师就要教学生从小接触认识社会,观察社会生活,积累现实生活,从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中选取写作素材。指导学生体验生活,还要指导学生学会发现生活中的美,让生活中美的内容、美的形象、美的形式滋润孩子们的心田,在他们的脑海中留下一幅幅美的画卷,当生活中的这些美触动他们敏感多情的心弦,他们产生了写作上的冲动时,他们语言的激流就会喷涌而出。
二、快乐生活,快乐习作
快乐作文,离不开快乐生活、快乐体验、描绘生活、创新生活。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带着自己的真情感体验生活中的快乐,巧妙点拨学生的创新思维,张扬学生个性,激发想象,体现个性,充满个性,引导学生无拘无束地快乐生活,快乐表达。
如教学《荷花》一课时,我指导学生在品读、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说说荷花的特点。一个学生说出了一个精彩的句子:“夏天是荷花的家。因为荷花是在夏天开放的。”我灵机一动,顺势点拨思维:“谁还能说说其他花儿的家?”小学生受到启发,很快领悟出:“春天是桃花的家”,“秋天是菊花的家”,“冬天是梅花的家。”此时,我让学生以《家》为题目,把这四句话组成一首诗写下来。最后,我顺势引导,谁还能用“——是——的家”的形式,说一下其他的家?一个学生写首“大海是鱼儿的家,森林是鸟儿的家,祖国我们的家,地球是人类的家。我们要爱自己的家。”学生充满灵性的个性化语言,是内心情感的真实体验的结果,是情感的自然流露,是自由自在的生命感悟。
如春天来了,我们组织学生到校园,到郊外找春天。看一看春天有哪些景象。想一想哪些是书上没有讲到的,你还发现了哪些问题,都—一记在你带的小本子上。回到教室,让学生说一说春天有哪些特点:有的说,春天果树开花了,有红的、粉的、白的;有的说,花丛中有许多小蜜蜂,在辛勤的采蜜;有的说,小燕子跟着妈妈从很远的南方飞回来了;还有的说,农民阿姨和叔叔在田里辛勤地劳动呢!再议一议提出的问题。读一读课前搜集到的有关春天的诗歌、散文、故事、对联等内容,画一画或者写一写你心中的春天。回到家,学生将自己采集到的动物、植物做成标本;用采集的各种形状的树叶或小草拼成不同的图案,贴在纸上,再用水彩笔进行修饰点缀,做一份漂亮的贺卡;还可以以春天为主体,做一张别开生面的手抄报。把画好的画,拼成的图案,做好的手抄报,带到班里贴在墙上,装扮自己的教室。还可以精美的贺卡上,写上衷心的祝福,送给敬爱的老师、知心的朋友。通过这样习作活动,学生感受到春天是美的,大自然是美的;人在自然中是美的,人的劳动是美的。这样活动,增强了学生的生活理念和创新意识,增进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感情,张扬了学生的个性,激活了学生的快乐生活、快乐作文的积极性。
三、实物内化,指导想象
想象是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内化观察的实物,展开联想的翅膀,实现作文描述具体化。因此,教师还要教会学生敢想象、会想象、善想象。
如教学《月夜情思》时,我们由吟诗导入到读“月”词、写“月”景、悟“月”情,一步步训练学生由读字、词,写句、段,从易到难、从读到写、从学到用,一步一个脚印带着学生写成一篇文章。学生写出了眼中的月亮之后,教师要通过范文和“下水文”作具体的指导,让学生感受到描写月亮还可以展开想象的翅膀,引出一个故事,一件往事。再如,一节中年级的绘本作文指导课,教师演绎了故事的开头后,启发学生想象一只青蛙、两只大雁在自己家乡的湖水干涸后会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同时投影两只大雁商量图、大眼青蛙对话图,这样指导学生想象,环节细化,效果十分明显。
四、沙粒淘金,呵护快乐
孩童习作,映射着孩童的生活世界,更外化了孩童的精神世界。“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一篇孩童习作,便是孩童的一朵心灵之花,一棵精神之树,花朵的鲜艳,树木的茁壮,在于心灵的洁净,在于教师的呵护。
习作教学时,教师应避免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对作文充分肯定,即便是再差的作文,也要“沙粒淘金”,挖掘闪光点,小心翼翼地尊重与爱护他们的才情与个性,给他们最充分的自由和表现空间,让他们尽情抒写自己的喜怒哀乐。
教师评语要充分肯定优点,哪怕一词一句,让学生找到自信;课堂中朗读欣赏,安排学生高声诵读自己习作的佳篇和好词;差生作文当面批划出闪光点,并与其他同学交流;利用班级墙报或学校橱窗、广播电台,定期展示优秀习作。学生看到听到自己的同学的好文章,会有亲切感,从而受到鼓舞,唤起自信,更增添了写作的快乐。
五、真正激励,享受快乐
一篇学生作文,可以批改的地方很多,如果头发眉毛胡子一把抓,泛泛而评,既费时又费力,还收不到好的效果。为了让作文批改收到实效,教师就得在批改中摆脱不切实际的过高期望,摆脱以教师好恶为标准的做法,避免以个人思维方式衡量学生作文。我们要在充分尊重学生的前提下,重视激励,多圈少改,发掘学生的闪光点,向学生谈几句提示的话,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让他们真正懂得怎样想才对,怎样写才好。通过批改和评语,让学生在激励中延续写作的快乐。我们采用过以下方式鼓励学生自改作文,享受快乐:
1、态度激励。以学生写作态度是否端正为评价重点,打出印象分数,体现“先放后收”的指导思想。
2、高分激励。教师一个高分也许就是激发学生写作热情的契机,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3、评语激励。它能消除学生的自卑心理,有效地保护学生的热情。评语以表扬为主,避免责备,即使学生作文内容不充实,也可批为“如果写得细致具体些,内容就会更加真实”。
4、记分激励。如自改加分,总分累积等。
5、标记激励。如画小红旗,打五角星,圈划优美词句等。
这些做法符合学生心理,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帮助他们增强自信,延伸作文的快乐。
六、多元评价,评出快乐
在快乐作文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唤醒自我、确立自我、提升自我、解放自我。快乐作文在发展中评价,在评价中发展。快乐作文要民主评价,标准开放,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设计多元评价体系。
快乐作文是运用多把评价尺子,鼓励冒尖,张扬个性。评价的尺子,是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让学生全面发展,尽显青年蓬勃的个性之美。快乐作文的评价尊重学生人格,扬长补短,凡是在某方面有突出表现的都可以被评为好。我们经常评选本次习作的最佳开头人、最佳结尾人、最佳细节人、最佳字体人,最佳构思人、最佳态度人、最佳情感体验人等等,最佳越多越好,人人参与,既是评价的裁判,又是被评价的人员。“快乐作文”评选活动随时随地进行。评价尺子的多样化,评价过程的开放式,人人都能获得“优秀作文”。
“快乐作文”,是自由开放的,是合作体验的,是智慧创新的。“快乐作文”应使学生在愉快的习作中,体验习作的生活乐趣,享受精神生活的情趣。教师要指导小学生用原汁原味的童言,原汁原味的童趣和童心,描述一幅幅自己亲历的快乐童年时光,展示真实的校园生活画面,反映孩子们重要的生活侧面和真实的思想境地。“快乐作文”教学,要荡涤尘埃,开发快乐潜能。“快乐作文”充满爱意,富有诗意,饱含情意。快乐作文是理想的作文,是作文教学的新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