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2021-08-23 12:58:03)
标签:

教育

课堂

教学

分类: 教学研究

林焱

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的主渠道之一,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最终都要落实到学生学习的有效性上。学生的学习方式对学习有效性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积极投入,在老师的有效指导下有智慧的进行自主探究,就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有人认为学生课前如果进行先学,知道了结论,就会影响课堂上的探究,因此反对课前自学。我认为通过课前先学,学生会对文本会产生不同的认知,有矛盾,有差异,会生成许多值得探究的学习资源,使得探究更有价值,更有效,能够扩展学生参与探究的面提高探究参与度,实现有效教学,所以我提倡课前先学。下面我就和大家一起探讨如何引导学生通过先学积极参与学习探究,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先解释“探究”的意思,探——试图发现,究——仔细推求,探究就是探索研究、探寻追究的意思。自主学习的课堂,学生是探究的主体,老师是探究的向导,提出问题是探究的起点,解决问题是探究的目标,发展思维是探究的升华。

一、引导学生先学,为探究做好准备。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发展有两个水平——现有发展水平和最近发展水平,人的发展就是靠不断地把最近发展区转化为现有发展区而实现的。学习不是猜谜语,知道谜底就不用猜了。学习是认知建构的过程,学生对将要学习的内容并不是一无所知的,所以没有必要排斥先学,提前介入学习反而有利于学生自己把最近发展区不断转化为现有发展区。设计一份符合学情且具有启迪性的导学提纲是有效探究的前提条件。导学提纲是学生提前介入学习的一根拐杖,由于小学生还没有具备独立阅读教材和思考问题的能力,为了能帮助指导学生的自主先学,需要设计使用导学提纲。教师通过导学提纲帮助学生初步读懂教材,发现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有的放矢地进行质疑问难。导学提纲既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依据导学提纲带着任务去阅读教材,保底要做到初步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独立思考尝试解答例题或尝试题,明确自己在先学中遇到的问题,这样探究才有话可说有的放矢。因此导学提纲中除了对学习新知做必要的回顾与复习铺垫,提示自学的步骤外,应针对教学重点和关键提出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准确把握学习内容的能力和问题意识。因此导学提纲的设计要有层次性、导向性、可操作性、检测性和启迪性。

如学习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小数的读法和写法》时,导学提纲是这样设计的:

1、阅读数学课本P.52,说说小数有哪几部分构成;

2、分别说说1.85.6312.378小数点左边第一位上的数表示什么,小数点左边第一位是什么位,小数点右边第一位上的数表示什么,小数点右边第一位是什么位,小数点右边第二位上的数表示什么,小数点右边第二位是什么位,小数点右边第三位上的数表示什么,小数点右边第三位是什么位;你能根据整数数位顺序表自己整理出小数数位顺序表吗?

3、学习例2和例3,举例说明小数怎样读,怎样写。

《小数的读法和写法》包括小数数位顺序表的整理和小数的读、写法,小数数位顺序表的整理是教学关键,但课本只呈现小数数位顺序表,因此有必要用导学提纲引导学生通过实例理解小数部分每一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从而理解小数和整数一样,也是把计数单位按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叫小数的数位,再自己动手尝试整理出小数数位顺序表。例2和例3是分别学习小数的读、写法,例题中既有示范、又有提示、还有尝试题,因此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学,自己尝试总结小数的读、写的方法。当然部分学生在自学中会遇到困难,这样就会“逼”着学生发现问题并把问题提出来。

二、重视课堂交流,有针对性地开展探究。

通过课堂交流,老师针对学生独立学习中提出和存在的问题引导他们进行探究,就会使探究活动更省时更高效。

1、找准探究学习的起点。

现代学习论认为学习者对从事学习已经具备的有关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以及对有关学习的认知水平、态度等都是学习起点,有效教学要找准探究学习的起点。找准探究学习的起点除了要关注学生是否具备了进行新的学习所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还要关注学生先学后对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掌握的程度如何,哪些目标没有掌握,哪些目标通过学习伙伴的互助能够学会,哪些目标需要老师的点拨和引导,找准探究学习的起点就可以做到少教多学,省时高效。

例如教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商的变化规律》,通过学生的汇报,我发现:被除数不变除数变化引起商的变化规律和除数不变被除数变化引起商的变化规律学生通过自学已经掌握了,对被除数、除数变化商怎样变化认识模糊。我就以此为起点开展教学,把探究的重点放在“被除数和除数怎样变化时,商不变,为什么?”上,先让学生汇报发现的规律,再进行质疑,激发学生进行讨论,最后让学生自己举例验证,总结归纳,使学生对商的变化规律中商不变的特例在认知上从模糊到清晰,从不完整到全面,从具体到抽象,再回到实际应用。

2、针对问题进行探究。

通过独立思考,学生对教材有了初步了解,在交流展示的环节,要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学生先在小组内汇报自己先学的收获:已经学会的说说怎样解答,还有哪些问题还不会回答,然后听小组内其他同学对这些问题的解答,这样已经“学会”的学生就有事可做,通过小组交流他会进一步完善、丰富对所学内容的认识与理解,学不会的同学通过倾听也会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有所了解。接下来进行全班交流,这时老师要认真倾听,寻找有用的教学资源,先鼓励会的学生讲,如学生讲得对,教师不必重复;讲得不完整或不深刻的,可以让其他小组的同学补充,老师不要急着修正,要最大限度让学生展示思维的闪光点暴露存在的认识误区和疑难问题,寻求探究的突破口和关键处,精讲少讲,实现目标。

例如学习人教版四年级下册《除法的简便计算》:一共有25个小组,每个小组种了5棵树苗。购买树苗花了1250元,每棵树苗多少钱?通过先学,学生提出和课本中1250÷25÷51250÷(5×25)不同的算法——1250÷5÷25,这样的算法行吗,我引导孩子用画图、计算等方法进行验证,通过验证孩子悟出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也可以先除以后一个除数再除以前一个除数的算法。这样既加深了对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简便计算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使数感得到发展。这样能针对难点、疑点和关键点教,能针对生成的有价值的问题教,才是有效的教学。

三、引导学生反思,使探究升华为智慧。

当前课堂教学中存在一种矫枉过正的现象,即重过程轻结论、有活动无体验,有探究无反思,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无论是弗赖登塔尔的“再创造”理论,还是皮亚杰的建构主义,都强调反思的重要性。探究得“知”,反思生“悟”。反思是学生自我教育的重要途径;通过反思能够促进理解,深入认识数学对象的本质,提高认知水平,发展思维能力。反思的问题可以课前预设,也可以灵活运用课堂上动态生成的资源,针对探究过程、思考方法、得到的答案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的思考,使思维所经历一个从下意识到有意识的自然进化、发展与提升的过程,体验有智慧地学习带来的乐趣。如教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商的变化规律》,在完成课本练习十七第4题(从上到下,根据第一题的商写出下面两题的商)后追问:学过商不变的规律对你计算带来什么好处?把学生逐渐引入上位学习的状态。

综上所述,当前的数学学习比获得知识更重要的应该是让学生通过先学,亲历探究与发现的过程;让学生通过尝试,掌握发现、认识、理解数学的一般方法,培养勇于探索、不断创新的精神。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