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校长观课笔记(2)

(2021-08-01 13:45:22)
标签:

教育

课堂

教学

分类: 教学研究

作为建设新课堂的重要环节之一,校长观课的形式很多,观课笔记也各自不同,其中包括对独立一节课的印象、点评、建议,对一个年级课堂的总体评价,等等。

校长观课笔记(2)

年级观课

理念推动课堂

李飞国

上午巡视了初一年级的课堂,重点观看了学前反馈和大展示两个环节。

值得肯定的地方是——

课堂操作流程熟练。一堂课由6个环节构成,每个环节又有一套操作动作,如学前反馈环节就由学生上黑板做题、组内学生上台批阅、台下学生交叉批改、对上台学生完成质量进行评价、集体纠错等一系列操作动作构成。可以看出,初一各班师生对操作流程很熟悉,学生内部分工明确,每个关节点都能紧密相扣,衔接自如。

课堂行为表现规范。教师的行为包括不站在聚焦处,不抢夺话语权,不打击学生的积极性,适时点评、引导、质疑,积极正面评价学生,等等;学生的行为规范包括板书规范,站位规范,发言声音两小一大(对学、小展示声音小,大展示声音大),等等。初一师生在课堂行为规范方面完成得很好。

一堂英语拼教课成为全年级最亮丽的风景。这堂英语课由初一年级学科组几位教师拼教。主讲教师激情澎湃,其他拼教的教师点评及时,还能与学生共同对学、群学。几位教师分工合作,共同执教英语课堂,共同托起学生的希望。

需要改进的地方是——

应该让课堂的每一个环节都高效。高效是指在有限时间内,达成各个学习环节的目标,让学生掌握应该掌握的知识与技能。以一节语文课为例,在学前反馈环节,每个学习小组抽取了3名学生上黑板默写字词,每组黑板上均有默写错误的,教师安排各学习小组学生针对本组黑板进行自我纠错后,便结束了该环节。类似的做法普遍存在。

我认为,需要补上如下的两个环节。一个环节是,教师应该要求学生回到座位后,对其他5个学习小组的黑板资源依次审视,对照自己所作,寻找不足。另一个环节是,教师应该针对6块黑板上出现的带有较普遍性的差错,进行必要的重点剖析,分析错误原因。

再如在一堂历史课上,当全班学生集中于第四学习小组黑板前进行大展示时,黑板上呈现的资源是“基础演练”、“综合提升”的基本答案,没有除答案之外的任何东西。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当学生完成大展示后,黑板上仍然只是大展示前的答案,这些都是需要改进的地方。

此外,学生主持人在主持时,并没有放开手脚,对教师的依赖性较强。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有两个。

第一,教师对主持人的培训不到位。培训的内容应该包括基本素质和课堂知识,前者是能力准备,后者是知识准备。

学生主持人的基本素质,应该包括胆识、学识、语言表达、组织管理与思辨能力等,这些都是能够培养的,但必须经过较长时间的实践锻炼。知识准备则需要教师在上课前一天对主持人进行必要指导。只有让主持人在课前对所学的知识有所了解,他才有可能很好地主持课堂。

有的教师把课堂操作流程与课堂知识进度一一对应,编成主持人操作手册。这是初级阶段较为可行的办法,学生会在手册的指导下,较好地完成主持人的工作。

第二,教师没有真正相信学生。因为不相信,所以不放手。本是主持人要说的话,教师抢着说了;本是主持人要做的事,教师抢着做了……如何改变这种情况?还是要从改变观念做起。

高效课堂的核心理念是相信学生,是还权于学生。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参与者。如何实现真正的“还权”?最好的办法就是,教师走入学生之中,做一名真正的学生——做一名“成绩最优的学生”,当学生遇到困难时,及时出面,拨云见日;做一名“成绩最差的学生”,当学生浅尝辄止时,提出自己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深入思考。

(作者单位系湖南省株洲市景弘中学)

(中国教师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