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氛安全,课堂无胆怯

标签:
教育课堂教学 |
分类: 教学研究 |
林惠娟
当电影《地球上的星星》中那个几乎陷入自闭症的伊夏,遇见了美术教师尼克巴后,他终于结束了梦魇一样的境遇,成为最闪亮的一颗星星。
是什么让尼克巴打破了陈闷的课堂,让学生去思考、去想象、去创造?他如何点燃学生的热情,唤醒生命的激情,让每个学生都能如星星一般闪亮?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想问的是:你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是一颗星星吗?你有点亮每一颗星星的信心吗?你为此都做了怎样的努力?实际上,只有教师的成长,才会有学生的成长;只有教师不断完善人格,才会有更多的星星被点亮。
教育者不应该比较哪个孩子更聪明,而是要努力发现每个孩子的长处,让他们在适合自己的道路上前行,成为不可或缺的人才。所以,只有相信每一个生命都拥有无限潜能,相信每一个生命都与众不同,才能给孩子带来更好的教育。
其实,无论教师的专业素养多么深厚,如果没有真爱,就很难让学生打开心扉,很难和学生产生和谐的共鸣。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要以真诚的人道主义情怀,把自己的一腔激情洒向每一个学生。教师深情的目光对准的是每一个孩子的心灵,而不只是具体的教学环节或手段。只有这样,才能使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
事实上,很多教师不是不愿意爱学生,而是不懂爱、不会爱。真正的爱,要转变思维方式,打破常规,充满智慧。有时,也许只是一个转身,就可以柳暗花明。其实,课堂很大,蓝天下、花丛中,只要学生喜欢,都能成为温暖的、自然的、充满信任的、没有胆怯的课堂。
教师其实也是学生,应该和学生一起,享受成长的快乐,以真实的姿态感染那些桀骜不驯的学生。只有教师认识到,必须勇敢地放下师道尊严,努力寻找师生间的精神纽带,才能让学生更有安全感,也只有这样,才能让师生关系更加融洽和温暖。
许多学校的课堂之所以沉闷,学生不喜欢、不自由、不快乐,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就是对分数的盲目追求。作为教育者,需要有一份勇气、一份担当,要敢于做“慢”的教育,踏踏实实地为学生规划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走一条他人不敢走的创新之路。
多元价值观对师生关系提出了新的挑战,教师不再是万能的权威,灌输性命令已经行不通了。教师必须寻求自我持续成长之路,坚持学习反思提升,为此,改变教育行走的方式已经成为一种必然。
在我们学校,“精进有恒”是教师成长的核心文化,即每天多一点决心、多一点耐心、多一点坚持。每天早晨,教师会进行3分钟的晨会演讲,在不断反思、交流、分享的过程中,学习成长的新方式。
作为教师,必须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只有这样,才会做到心中有人、目中有人,才会用仁爱、智慧和勇气找到点亮每颗星星的方法,才会让课堂中没有胆怯,让每一个教育细节都充满阳光的味道和慈爱的色彩。也只有这样,才会真正实现生命对生命的影响。
(作者系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实验中学校长)
(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