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困生也自主

标签:
教育课堂教学 |
分类: 教学研究 |
林云钦
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但大量学习困难学生的存在,又成为阻碍这一目标得以实现的阻力,以素质教育思想为指导改革课堂教学,通过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以提高学习困难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改善学生的学习困难状况,有效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而"指导自主学习"的教学策略,正是本着现代主体教育思想为前提展开的。它有效的教学应该是在教师"合理"指导下的学生"自觉"的独立自主的活动过程。教学实践充分说明,"指导自主学习"的教学不仅适宜于素质相对较好的学生群体,而且更适宜于素质相对较差的学生群体。同时我们也深刻认识到,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不应该是去寻找适宜于它的学生群体,而是应该根据不同特点的学生群体积极的对自身进行调整,灵活的加以运用,只有这样,也才能够充分的显示出它的生命力。面对大量学习存在困难的学生,不仅可能而且更有必要通过实施"指导自主学习"的教学来唤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一步步走向成功。
一、坚持正确的学生观,充分相信每个学生的发展潜力
"指导自主学习"的教学策略以相信每个学生都存在着很大的学习潜能为前提。美国当代著名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的行为动机是在满足其基本的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需要以及尊重需要的基础上,追求更高层次的自我实现的需要。前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主席埃德加·富尔在《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一书中说:"人总是带着一堆潜能来到这个世界。这些潜能可能半途流产,也可能在一些有利的或不利的生存条件下成熟起来,而个人不能不在这些环境中发展。因此在"指导自主学习"的教学中,我们始终坚持这样的信念,那就是,在一般情况下,一个正常健康的儿童,其发展的潜在可能性相当广阔。从这个基本点出发,可以说环境条件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发展,这对于学生的成长显得至关重要。这里的环境条件既可以从广义的教育环境来理解,也可以从狭义的角度去把握。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教师 通过其有效的指导作用所设计提供给学生的教学情景应是影响学生学习效率的最直接最重要的环境条件之一。因此,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学好数学的潜在能力,进而设计适应不同学生现实状况的教学情景,是"指导自主学习"获得成功的前提条件。
二、树立自信心,让学困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信心是学习的基本动力,是成功的根本保证。学生有较强的自信心,对战胜学习中的困难才具备更大的决心和坚强的意志,才能在学习上不断进取。帮助学生建立学习上的自信心,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对于他们在学习上取得成功具有重要意义。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习惯于重视学习好的学生而忽视差生。我认为教师在教学中应启发引导差生思考、解答较为基础的知识,吸引差生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来。对他们的点滴进步及时予以表扬和鼓励,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在"指导自主学习"教学之前,教师应注意把教学的思路模式与它的价值告诉学生,使学生在学习中明确教师的教学意图,以便更好的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如在古诗的教学中,从"指导--自主学习"的角度来看,其步骤主要可分为:第一步,让学生先通读两三遍,大致了解整首诗词写的是什么?第二步,让学生借助课文注释和字典等学习工具,以及通过联系上下文等学习方法读懂诗词中的每个字、词、句和整首诗词的意思。第三步,对诗词的写作特征、遣词造句进行分析和赏析,把诗词进一步读深、读透,读出自己的理解和见解,读出自己的情感和品味。这里的前两步,目标是指向全体的,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更加关注学困生,在通读整首诗词时,鼓励他们大声读,而后让他们展示,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的热情。
三、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发展学生的独立自主性。
"指导自主学习"教学的关键是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的指导是以学生的愿学和"自主学习"为前提,而学生的"自主学习"又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的"自主"。因此,在教学中我们不仅十分重视学生课前和课后的自学自练、课前思考:课前自主预习课文,能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如:阅读《玩出了名堂》一文时,学生在预习中要从不同的角度提出:谁玩出了名堂?玩什么玩出了名堂?玩出了什么名堂?这些问题都比较浅显,学困生通过预习,完全能提出。而后经过慢慢地强化,进一步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当他提出问题后,就要让学生自己去读书探索,互相讨论,发展学生的独立思辨能力,然后借助集体的力量加以解决。这种教学以学生不断发现学习中的疑难为初始,以学生最终成功地解决问题为归宿,若有不明之处的教师再启发、点拔。这样即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自主探索问题的能力,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 、课后思考:课后让学生回去独立思考自己已经掌握了哪些知识或技能,还有哪些知识或技能没有掌握。这样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并以"自主"为核心,紧扣学习进程,进行阶段性的自主复习。
总之,自主学习是主体教育思想在教学领域的反映,我们只有把语文课堂教学建立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让学困生也自主起来,充分发挥学困生自主学习的潜能,激励他们主动参与,主动实践,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创造,全面提高他们的素质,相信语文课堂将焕发出更强的生命活力。这恐怕也是指导--自主学习的初衷吧。